喜欢“低俗”就那样任性的喜欢
在〖乐乎〗中无意与人聊起了电影,缘于作者的一篇《托尔斯泰如何看待昆汀·塔伦蒂诺》【转载+简评】。对于电影我一直都是喜欢看自己喜欢的就好,从来不去想导演是谁演员叫什么名字。但这次手贱参与了聊天,后来专门搜了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看了一篇,并深入了聊天,楼主也很认真的回复,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认识电影。作为新欣的主流文化也容不得如此就好的想法了。从暴力美学到“低俗”文艺作品,暴力美学不好低俗文艺也都有不好之处,关于电影艺术与之有关专业性解读也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
电影作为主流文化所有的人都对它有所期昐,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所获期昐,也不能因为其影响而制造影响,所有一切都会有一个理性的界线,在跨越理性的同时都会思考良知及自我考量,是什么让其逾越,电影作为主流文化也不能终其成因。电影艺术更多是在艺术理性与良知和挚爱,相对暴力美学制造暴力思维影响也是有限的。就如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更多的是反应奴隶社会不公平和对挚爱的诠释,虽然剧情以暴力贯穿,以爱完结。昆汀并没有一味的宣扬暴力,更是以暴力触醒良知,姜戈在使用暴力的过程中也拷问过自己的良知,在面对暴力的同时也为暴力的残忍而苦恼,这也是昆汀对暴力美学的艺术诠释。暴力作为行为的一种,直面暴力成因比害怕诱因引发更有效。电影艺术在门类众多的艺术中对社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不能因为电影无限的可创作性,而把电影当作当洪水猛兽筑堤坝作溃决之势。
喜欢《后会无期》发自内心的喜欢,没想到的我所喜欢是如此的“低俗”,就要那样任性的去喜欢,还要任性找到那个支点。有人曾提出“有钱,任性”的对立词是什么,这下子可能应题了“低俗,手贱”。你“有钱,任性”可以不喜欢所谓的“低俗”,我就“低俗,手贱”就喜欢“低俗” 《后会无期》的上映就如韩寒的出现一样伴随着无尽的争议,因为是韩寒的作品就必须受到争议,争议有时候已经超越了作品本身。如果这部作品是出自冯导之手的话可能是无尽的赞美。我想冯导也不会“低俗”得去运用如此“低俗”的场景。就是韩寒的“低俗”和我这种“低俗”的人才会臭味相投吧。说起臭味相投还真有一股相投的臭味因子。因为余大师断了看书的念头,又因为莫言大师让我开始去找寻那艘逝去的船。当每次听到《后会无期》的主题曲中的那句“当一艘船沉入海底”,我就会问自己将自己那颗心沉得有多深。那次同学聚会自己一直在旮旯里抽烟,抽得有些醉了,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沉得那么那么的深,那种悲泣是没有人能体会得到的。也许《后会无期》的“低俗”让我找到了一丝丝的方向,开始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作品。 《后会无期》真的很“低俗”吗?如果一部作品“低俗”到如此的争议,那这部作品的低俗意义可能真的是一部非同一般的作品了。真正“低俗”的作品可不会有那么好的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