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汉风手机记者 于 2015-6-7 13:22 编辑
校刊义卖募捐 资助贫困学生——天作教育江陵分校学生社会实践献爱心活动纪实
天作教育江陵分校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始终坚持“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品德教育、趣味教育”的理念,办学三来,成功举办了“我眼中的春天之户外体验活动”“关心老人、感恩社会”福利院公益行等;还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体验。
为了资助贫困学子,编印校刊(校刊收集学生优秀作文82篇),开展“知识主宰未来,校刊义卖,”(既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又纪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这些家中的“骄子、骄女”们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必将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初夏的傍晚,凉风习习,每当夕阳西斜,华灯初放,在江陵县奥林花园广场,在鑫欣购物广场(步行街)等人群川流不息的休闲中心,一个个黄色的小身影,肩披红色义卖绶带,穿梭在人群之中,与认识的不认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问好,热情介绍本次“校刊交卖”的内容和意义,成为这几个休闲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营造出浓厚的感恩氛围,在每个义卖现场,师生们首先向市民展示“感恩的心”手语舞。师生们神情专注的手语舞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
5月20日在奥林花园广场,两个男生向坐在一旁的女士问好:“阿姨好,我们在义卖校刊,您买一本吧!”女士们接过校刊,认真翻看了几页后,掏出10元钱买下一本,并说不用找零。小男生连忙鞠躬表示谢意。这是他们今晚最为成功的一单义卖。有两位女士见一个短发女生过来义卖,女士利落在包内拿出零钱买了一本。手记上前问她,她说:“支持一下孩子们,献出一份爱心。”
5月21日在鑫欣购物广场,“牙牙学语”班两个最小学生,在夜餐点义卖。小男生胆怯地走向进餐的叔叔阿姨和餐馆主人,小声介绍自己的来意。一位餐馆女主人问小男生 :“校刊有你的文章吗?”小男生连说:“在第9页,有共两篇。”“义卖校刊是做什么呢?”“就是捐给贫困的学生的。”小男生又向一位用餐的叔叔募捐:“叔叔,我们义卖校刊底价3元,可以5元、10元。”同男生一组的女生见男生已卖出几本校刊,也走向二位用餐的女士“阿姨好,您也买一本吧”!一位女士接过书问道:“卖的什么呢,多少钱一本”“作文 校刊、3元一本。”“好,我们买一本。”两位市民问一句,小女生小声回答一句(你不说什么?我们知道你来干什么?那说主动来问你,一问一答之中,买卖就完 成了。她们认为“这样义卖活动蛮好,,可以锻炼孩子们。”
对这样义卖活动,家长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在义卖现场手记采访了两位学生家长刘女士和冯女士,她们回答很精彩:“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提高孩子的爱心;让他们受到锻炼;提高与人交流接触的信心,对成长大有帮助。”
5月27日在奥林花园广场,参加义卖的是“嘤嘤成韵”班的同学们。手记意外看见前几天最小的两个学生,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又来到义卖现场。那天因急着完成任务。没有去影响他们的,今天正好补上采访。“小朋友,你们叫什么,有多大了。”“我7岁,叫曾祥瑞”男生回答。“我8岁,叫桂童芯。”“你们已经参加义卖活动了,今天怎么又来了”“就是想多卖几本校刊,去帮助哪些贫困的学生”
义卖活动也不那么顺利,两个女生时不时碰壁,有的摇头,有的摆手,有的只接过书翻看;有位跨在自行车上的就是这样,尽耽误时间。一旁的两位家长不停地给他们鼓励,她俩调整好失落情绪后,又笑着向人群走去,终于有人买下校刊了。站在一起说话的两位先生中的一位买下一本。开张了!从侧面就可以看出两个女子脸上的笑意。
一位的先生见义卖孩子走过来,迎上前接过校刊用10元钱买下。手机记者上前问他,他说:“支持一下小朋友,书买回去给孩子看,也表示一点爱心。一位女士也愉快地买下一本。
天渐渐黑下了,这晚的义卖虽然不很顺利,但感人的场面确实太多。这两位小朋友还有几本校刊,看,这位抱小孩的老人,一下子买下3本。夜色越来越浓,休闲的市民渐渐散去,义卖也接近尾声,又有两个女生完成义卖归来。手记问她们:“先前,跟着的时候,义卖一直不顺利,你们是什么心情。”两人互相鼓励,不顺利时,虽然有点失落,但也没有气馁。
5月30日义卖活动再次来到鑫欣购物广场,手机记者对天作教育江陵分校张伟校长进行采访:“请问校长,学校是怎么想到组织这次校刊义卖的?”“我们学校将学生的作文编印成校刊,并以校刊为载体,让孩子们义卖募捐,一可以提高孩子的推广能力;二加强孩子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三可以资助江陵的部分贫困学子。”
经过4个晚上的义卖募捐,参加义卖活动的师生共203人,最小的学生仅7岁,大的12岁;义卖校刊801本;共募捐善款2786元。(善款将捐赠江陵县慈善总会)。
此次江陵分校的校刊义卖募捐,让孩子展示了自我,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有辛苦,有快乐;有付出,有收获;有伤心,有成就;有挫折也有满足。学生家长和市民普通认为,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还是一堂感人的爱心教育课。(江汉风手机记者 曾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