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2429|回复: 1

[谈天说地] 童年纪事:秋天到捡柴火!你有多久没有吃过柴火灶烧的锅巴饭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4973
    发表于 2019-10-25 1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6).jpg
    每逢秋季,总是会想起童年时代捡柴火的事儿。因为那时家家都是平房,户户都是土灶,所以,烧火做饭离不开柴火。

    那个时代的我们,在父母的唠叨中长大,什么“民以食为天,食以柴为先”等谚语,且如雷贯耳。由于家大口阔,日常生活起居,父母的确亦不简单;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乃是每天必不可少,关乎我们兄弟姊妹七人的吃喝拉撒睡。长大后,才逐渐读懂我们的父母,为之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

    小时候,老街老坊的左邻右舍,无论大人,还有小孩,都要出门捡柴火。说白了,就是去砍茅草。两个一双,三五个一群,带有镰刀、扁担、绳索,有的还备一副竹子做的夹担,结伴到十里八乡去砍茅草。唯有我们小孩欢乐无忧,只是在附近,或是在路边拾枯树枝,或是去江边捞“浪渣”,待一天玩玩打打下来,总算可以完成大人交给我们的“课外作业”。

    我们家的厨房,除了一口大水缸,一处堆柴火的渣子窝,一个掉着搁剩余饭菜用的饭架子之外,最显眼的就是一台土灶。这土灶高度不到一米,直径约二尺。从我记事起,知道家家户户修(垒)灶,俗称“打灶”,要么是男人干,要么是请人干。只因家父体弱病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如担水、砍柴等一切体力活,均由母亲一个人包揽。更何况打灶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父亲又干不来,若是请人得要付工钱。

    640.webp (5).jpg
    为了节省开支,我的母亲只有亲自动手,亲自设计,备齐打灶的所有材料;但土灶最多用个二到三年,就要撤掉重新再垒。所以,每次看见母亲打灶,总得要忙活几天。其工序流程很复杂,首先用扭好的稻草绳把,裹上带沾性的黄土泥巴,一圈一圈地垒成像一个大鼓的形状,待枯干慢慢移到灶台座子上,把搅好的稀泥巴,如粉墙一样内外摸泥加厚,然后把灶台扫平,安放两个盛水的瓮坛,再用家里的旧青砖覆盖台面,砌好灶门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两次搬家打灶,其灶门的朝向都是一样。我不解地曾问过母亲,才知道家里的灶门是有讲究的。按五行生克而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所以属火的灶台就应朝向南方,火旺方位为最佳;灶台方位朝向东方或南方是最为符合五行的方位。因为在古代,人们用以烧火做饭的燃料多为野草及柴枝,烧饭灶台口朝向东方的话,便可以很好的配合风向,生火也比较容易。

    另外,有一次母亲要把水缸安放在灶台旁逼仄的空间时,我说厨房南边那么大的地方,为什么不放在那里?母亲不耐烦地吼道,“你知道个屁,跟我帮忙搭把手就是了。”后来才知道,有“厨房水缸锅边站,洗净全家身体健”之说。意想不到,一个小小厨房的灶门和水缸,却有那么多的学问,我的母亲真有智慧。

    640.webp (4).jpg
    家有土灶,秋季就要开始忙活储藏过冬的柴火。因我的大哥当兵在部队,二哥参加工作在外地,这可苦坏了我的三个姐姐。每次到很远的地方砍回来的茅草,必须要在门前晒几个太阳,等嗮干了以后,白天要上班的大姐,只能开夜工把茅草集拢成堆,一个坐着理茅草,一个站着扭把子。如今的伢们一定没有看到过,是茅草一个个扭成像麻花一样的把子,二十个一捆(扎)。

    但扭草把子的工具,是自家用竹子制作,名叫竹摇把;将一根约二米的竹子用刀剥(破)开,修理得像钢扁一样,再用绳索拉成像弓一样的半月形系紧,手把套一根竹筒,在扭草把子时既灵活省力又不伤手。我觉得好玩,有时夺过姐姐手中的竹摇把,扭了一会草把子,觉得臂膀酸酸的,手也不听使唤了,只有丢下竹摇把开跑,大姐却开玩笑的嚷道:“不准跑,做事哪能半途而废?”但她们一干就是半夜,再将一捆捆的把子搬到家里存放。说实话,每年储藏过冬的柴火,在家里堆得像一座山。

    平房灰瓦,袅袅炊烟,邻里亲切,这是我对柴火灶的记忆。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我在永兴村包村时,经常在农户家里吃得是柴火灶做的饭菜,特别是在煮米时,放上几块红苕起煮,待米饭上气(即快熟)时,再放几块腊肉片和豆腐干子,那个扑鼻的腊香味,真的是无法比拟。说真的,端着锅巴饭再加一碗米汤,吃起来脆软酥口,让我每次都是吃了一碗又一碗,肚子从来没有被撑的感觉(哈…我本来就是一个大肚汉)。

    640.webp (3).jpg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烧火做饭,父母分工很明了。父亲坐在灶前负责生火,母亲在锅台负责炒菜。我们兄弟姊妹都说母亲的厨艺不错,炒的菜好吃。而我母亲笑着地说:“这叫作大锅的饭好吃,小锅的菜好吃!”也许是我的母亲在谦虚吧。但我父亲坐在灶前放柴火也不容易,很难把握火候,时而要火大,时而要小火。



    常还挨母亲“骂”几句地嚷道,“火大了,火小了!”若是喊火大了,父亲拿起火剪就把灶里的柴火夹(退)出来,或干脆拿起木瓢使出“钻燧之火,勺水可灭”之妙计;若是火小了,父亲拿起一根竹子做的吹火筒,放进灶里拼命地一口气一口气地吹;有时看到父亲吹得额头冒青筋。每次菜饭做好了,我母亲看到父亲满脸都是汗和灰就说:“只是坐在灶前烧个火,你却弄的像一个包公,赶快洗把脸了好吃饭,伢儿们看见了要笑掉牙!”

    感恩新时代,老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而柴火灶己被历史淘汰,成为我们的美好记忆。如今人们在建(买)房子装修,却有“金厨银卫”之说,彰显了消费者的品牌意思。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怀念当年的柴火灶,锅巴饭,那记忆里的平房,是那么地鲜活、热闹,充满烟火味的清欢。

    640.webp (2).jpg
    作者简介:袁丹银、男、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荆州市江陵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笨拙之笔记录点滴的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的花朵,永远放歌在文学的路上。闲暇之余,擅长诗歌、歌词、朗诵诗、随笔散文等,曾在报刊、电台、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千余首(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6 10:59
  • 签到天数: 1122 天

    [LV.10]名扬四海

    19

    主题

    64

    帖子

    1万

    社区币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221
    发表于 2019-10-25 11: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着,想着.回忆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