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4877
|
郝穴煤炭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隶属于国营郝穴五金石油煤炭公司,合同制企业,多劳多得。煤炭场有一名负责人,一名出纳,一名业务员,一名保管。他们是五金公司的正式职工,负责经营煤炭场。生产则是由合同工人,根据计划,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当初的小镇居民,家家都有一个缸灶子,带烟囱的灶少之又少。每到做饭时刻,小镇便狼烟四起,甚是壮观。烧柴禾极不安全,容易引起火灾。为了改变人们用灶烧火的历史沿习;为了改善人们日常起居的生活环境;为了顺应历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郝穴煤炭场应运而生。
煤炭场座落在黄隔场西头,吴家大院西面,三间木架子平房,座北向南。左首为办公室,右首为工人休息及工具存放处,中间为通道,两合大木门。大门进去是个近千平米的大院子,右边有一排东西向的库房,大约十多间。
库房中部的门前有口水井,青石圆口座。两个两米左右高、极其筒易的八木架竖在井口两侧。两架之间有一碗口粗的杉木圆棒,圆棒可以转动,起着轱辘的作用。一根粗绳搭在圆棒中间,绳子的一头系着水桶,另一头绑着一块十多斤的石头。水桶放下去后,用手轻轻一抖绳,木桶一歪就吸满了水,再用力一把一把扯上来,另一头的石头起着加力的作用。时间一长,圆棒中间都磨出了一道明显的圆槽。
提水时间长了,那还是蛮吃力的。有些懂事的小孩,时常会去帮着家长干活,或提水,或收煤砖。看似小小的年纪,已深知母亲的辛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个时候的小孩子懂事比现在早!井旁有六口大水缸,水缸是用来发泥巴的。
生产由一帮四十左右的大妈承担,她们大多是五金石油煤炭公司的职工家属。这些大妈吃苦耐劳,任劳任冤。煤炭加工成煤砖,工艺並不复杂,但劳动强度挺大,没有一付好身板,那还真的胜任不了。
盛夏,骄阳似火。这帮大妈赶在日出之前,进场过煤。所谓过煤,就是用小箩筐一担一担,把煤挑到场子中间围成圈。那时没有机械,纯手工操作。泥巴取自郊外,一定要黏性好的黄干泥巴。泥巴挑回后,放入大水缸加水泡上。泥巴要发泡、发松、发软,发成泥浆状。
煤炭围好圈后,兑上稀泥浆,用锄头搭均匀。有时为了抢速度,直接就用脚糅合起来了。煤炭糅至半干半湿状,手捏成坨即可。随即用小木盆装上合好的煤炭,来到场子上,拿出煤砖模子做起来。
煤砖模子是黄铜铸造,比肥皂盒稍大一点,内底部有三条筋,一竖二横呈格子状。用这种模子做出来的煤砖,便于用手拨成小块。大妈们的手脚好辽赶(敏捷),左手拿模子往盆里一挖,右手用块小竹片一刮,随手往地上一塔,一块煤砖就制作完成。一般做完几块煤砖后,模子要在身边装有水的小木桶里涮一下,以兔煤炭粑模子。
工作程序一般是上午九、十点之前,一定要把煤砖塔完,然后回家生火做饭。到下午三、四点钟,煤炭基本已干,便开始收煤砖。那时无板车,只能用小箩筐一担一担收入库房,码放整齐。大热天,穿着薄衣,肩上会磨起厚厚的茧。这就是那个时代,我们父母辈的艰辛生活。生活如此劳累,他们依然笑以面对,乐观奋进,他们是生活的强者。
寒冬,是煤炭工最难熬的日子。她们要抢日头,早晚观天象,凭经验估计第二天的气象状况。赶上大日头,那定会抢时间,抓紧干,保增产。冬天合煤特困难,无奈之下也会用脚来糅。冬天不同于热天,赤着脚特冷,稍不留神,脚板还会划个口子,那也是避免不了的事。这些大妈,常年光着手与煤泥打交道,双手都变得很粗糙,这是她们职业生涯留下的痕迹。
遇到下雨天,大妈们会在库房内,蹲着身子,用木锤子捶蜂窝煤,这是最早期的蜂窝煤生产工艺。后来出现了人站着用双手往下拄的简易工具,工效提高一倍多。再后来,半机械化的蜂窝煤机就出现了。蜂窝煤炉那时还未完全普及,烧的人家很少,炉子大都从沙市购回。
郝穴煤炭场,每个季度都会到街道小组去发放供应票。居民凭户籍薄上的人口数领取指标票,凭票就可以购煤了。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特殊年代,政府采取的是一种有效的特殊手段。计划经济的保障供给,用有限的物资让人民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近六十年的社会变迁,煤炭场早已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用煤炭烧火做饭的时代,也渐行渐远。小镇的居民,大多已用上液化气。新建的居民小区,天然气管道早已进楼入户,按表计费。电饭煲、电热壶、电火锅已全面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有幸,亲历了这翻天覆地的演变历程。展望未来,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有梦,那就大有希望!(老文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