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作者汪宏华授权而转载 一年一度的法定节假日端午节将至,但不知是中国人压力太大还是玩心太重,遍查各种资料至今无人认真解读过“端午”二字,更不十分清楚端午节与五月初五是什么关系,糊里糊涂就把这个节过了一遍又一遍,它可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啊。
我们都知道,其它几个农历节日春节、中秋、重阳等名称都与其具体的日期密切相关,那么端午节为什么是五月初五,或者说五月初五为什么被定为端午节呢?稍作联想我们不难发现,端、午二字相伴而生不止在端午节,另一世遗故宫就赫然立着端门和午门(南京老皇城也有),这里的端显然不是指一端、极端,而是正,端门即正门;午即中,午门正是居中向阳(南)。午表示中的还有如中午、子午等。
表面看,端午节大约也是处于一年里居中向阳(夏)的时节而得名。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但这样就不能解释端午之端意了,五月离年中还有将近两个月,算不上一年之正午,初五也不是一月之正午。那么,端午的密码究竟在哪里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藏在“五”这个数字里。五,不但与午同音,有时还同义,在数字里就有中的涵义,如九五之尊。顺着这个思路就很容易理解了,五五端午节,实际就和九九重阳节的意思一样,是两个特殊数字的重合,九九是阳上之阳,重九、重阳;五五是重五、中中之中,是正中、端午。
或许有人说,端午节起源在前,故宫建造在后,怎么能用后者解释前者呢?原因就在于中国还有比端午节和故宫更源远流长的周易哲学和封建王权思想,它俩是不约而同落入了同一窠巢。实际上我也只是想借用故宫的具象构造帮助释义,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端门午门是一正一中两道门,端午节仅仅是一个时点,所以它所指的正中不能分开理解,只能指向五中之五,中中之中的唯一的中心点。并且由于这个五五至中还是相对于九九至阳而言的,所以不是通常意义的折中或者阴阳中和,是九阳之居中,是极阳之正中,是至高无上的正中央。这个位置是用正中、重五、重中、阳中等都无法准确描述的,只有端午,再次也是端阳。端午节的名称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理论确定下来了。此外,端午节赛的船被称为龙舟,吃的糯米团粽子谐音宗与中……到到处处都充斥着中央集权的帝王影子。
可以见得,五月初五最初是因其数字吉利神圣而受到了官方偏爱,设定为节日,与重阳节形成呼应,其次才是与天地之阳气,时节之变换的粗略关联。当然,农历节日都有这样的情况,不及24个节气准确,譬如春节之于春始、中秋之于秋中,都是玩的浪漫主义。
毋庸置疑,官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端午节彰显天子的九五至尊并接受臣民的歌功颂德,谁知物极必反抑或是亢龙有悔,后世之人很快就把这个节日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成为屈原、伍子胥的纪念日,他们恰恰都是对朝廷对王侯心怀不满的人,是正义和百姓利益的代表。不仅如此,端午节在民间还是长工、农民工五、八、腊三个理直气壮向老板讨薪的日子之一。自此,端午这个正中节不仅与九五王侯无关,与社会中层、中产也无关了,完全属于最底层的民众,他们需要在忙活了五个月之后喘口气,吃一顿香甜的糯米饭,赛一回公平的龙舟……下一次可就要等到中秋节了。
或许正是因为端午节的涵义古奥隐晦,看不出明显的王霸之气,并不断被赋予百姓色彩,平民化,才被一代一代隆重传承了下来,否则很有可能像重阳节一样被冷落,而如今重阳节也成了相对弱势的老年人的节日,重又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