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4969
|
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依靠。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甜美的梦乡,然而现实中,它却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温馨。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伤害案件出现,人们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本不该给孩子造成伤害的地方。伤害,或许缘于家庭的贫困,或许缘于父母自身的行为偏差,又或许只缘于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去正确引导和教育。
本期,记者将带您探访荆州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爱上·家”计划的实施,从一位社工对一个孩子个案的讲述与梳理中,来追寻荆州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在探索中的前进步伐,同时,也省思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修复和重塑自己,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讲述
绿萝花开守望幸福
王贤锋,长江大学法学系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与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合作,开展对荆州市未成年人的救助与保护工作。接受记者采访前,他翻开了两年前一桩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的个案。记者注意到,案例卷宗上写着《绿萝花开守望幸福》。
绿萝,是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的天南星科常绿藤本植物,其根系发达,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又被称为“生命之花”。
“我们希望小娟(化名)能如绿萝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如花般绽放……”王贤锋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瘦弱敏感的小姑娘的身影。
“14岁的小姑娘,两次自杀,她承受了怎样的心理煎熬呀!”2012年7月,王贤锋在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第一次见到小娟,当时孩子坐在床上,低着头,不愿与任何人说话,甚至也不抬头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触,“怯弱自卑,毫无生气”是小娟给人的第一印象。
小娟,祖籍四川,有先天性癫痫病史,父母为非法婚姻,父亲在小娟出世8个月后离开人世,母亲改嫁后,小娟由外公照顾,外公去世后,8岁的小娟被送到公安县的二姨家。
二姨家有三间瓦房、7亩田地,一年总收入在万元左右,家中还有两个儿女在上学。寄宿姨妈家的这段时间,小娟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干农活,晚上很晚才睡,幼小的小娟并不明白,为什么哥哥姐姐放学回家不用干活,为什么她常常要穿别人家孩子或是大人不要了的衣服,为什么她总是乖乖干活还要挨姨妈的打骂?
小娟12岁那年,母亲没有再寄钱来,二姨便让她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洗衣、做饭、干农活就成了小娟的“工作”。也就在那一年,在一次受到二姨打骂后,10岁的小娟第一次尝试自杀。
2012年3月,小娟和二姨在地里栽棉花、覆盖地膜。二姨要小娟回家拿农药,但小娟却在家没找到。着急害怕的她,一想到将要面对的二姨、想到抛下了自己的妈妈,无助、害怕和伤心瞬间包裹住了她,看到家里给橘子树除虫的农药,小娟没有犹豫片刻,举起农药喝了下去……
“小娟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她被接到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我们针对她的状况做过心理测试,也对孩子的需求进行过专业评估。”王贤锋说,小娟因遭受家庭暴力而有自杀倾向;她没有户口,脱离家庭,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由于家庭管教不当,小娟自身有不良行为习惯;由于长期受家庭暴力,她心理成长受到影响;小娟是适龄儿童,有受教育权利,但其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和我们当时给予了她心理干预、生活救助,对其家庭进行了告诫,链接社会资源后让其回归了校园,后期我们也进行了长期跟踪服务。从对孩子的最佳保护来看,这样的救助并不完整,但受当时救助体制制约,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只能是这些。”
绿萝花的花语是“守望幸福”。记者一下子明白了小娟个案上《绿萝开花守望幸福》中,饱含着这些从事未成年人救助与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孩子怎样的一份情感和守望的无奈。
进程
从“守望”到“守护”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守望”的解释为看守了望,“守护”的解释为看守保护。前者以“望”为主要形式;而后者以“护”为主要形式。
小娟事件之后,荆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始“越位”将社区和乡镇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救助保护范畴,并与社会工作者一道,拉开了一场对于荆州未成年人从“守望”到“守护”的全新探索。
2012年底至2013年4月间,依托荆州市未保中心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荆州市困境人员救助协会,和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城区、乡镇学校为平台,分别对石首高基庙镇高基庙小学、松滋王家桥镇
砖桥校区和荆州城区沙市张家三巷小学、文星中学的300名9至13岁未成年人基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3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对孩子存在漠视、轻微家庭暴力现象,孩子受教育环境、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差;而城区孩子虽然生活、学习条件优于农村未成年人,但孩子们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和孤独感超过农村未成年人,也不同程度遭受过家长贬低、谩骂、责打等轻微家庭暴力,其中,孩子对于贫困的敏感程度和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表现更强烈。
王贤锋说,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只能反映出一部分现实问题,在农村,还有不少未成年人过早辍学、流浪,身处困境;在城区,也同样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庭的特殊,家长监护方式的简单粗暴,或自身的疾病而身处困境。如何针对城乡未成年人的不同成长需求给予救助和保护?
早在2012年,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就尝试开展预防流浪乡镇行活动,探索监护缺失干预模式,2013年8月,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形式,开始实施“爱上·家”家庭综合援助计划,在荆州城乡同步展开以构建“家庭监护干预模式”为目标的试点工作。
据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主任叶蓓介绍,荆州市民政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未保中心拓展延伸了服务对象,并细分界定了何为“困境未成年人”。从困境原因划分,将困境未成年人主要分为了两类,即一类是家庭困境未成年人,包括重组离异家庭、父母家庭暴力家庭、父母吸毒家庭、父母重病重残家庭、父母有偏差行为家庭的未成年人等;另一类是自身困境未成年人,包括残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青少年、重病罕见病未成年人等等。
从困境类型划分,主要包括生活困境未成年人、监护困境未成年人、身体困境未成年人、行为困境未成年人和心理困境未成年人等,部分困境未成年人会同时遭遇生活、监护、身体等困境。“我们将试点工作对象聚焦于生活、监护困境未成年人,将实际无人监护、得不到适当监护的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作为重点干预帮扶和救助保护对象。”
荆州一方面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以城区、乡镇学校为平台,以儿童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学生和其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家庭经济援助、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监护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咨询、亲职能力培训等服务,预防未成年人陷入生活困境;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学校、医院对未成年人监护失当发现、报告机制,热线转介平台启动处置保护机制,并制订分类帮扶计划。
至目前,我市已在石首高基庙镇政府,沙市区胜利街办王板桥社区、文星楼社区,荆州区东城街办南门社区,以及张家三巷小学和文星中学建立“儿童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将原先在城区多个社区设立的“预防流浪办公室”引入社工服务,赋予了其帮扶和救助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新职责。
探访
入心不入册的困境救助
3月12日下午1点半,社工卢文博带着长江大学的12位志愿者早早就来到了张家三巷小学。今天,是他们为孩子们举行小组活动的时间,为这个,他们经过了2天的彩排准备。
2点10分,上课铃刚一响起,四年级二班的孩子们无比兴奋地冲到操场上列队站好,一场特殊的游戏就此展开——看“乌龟和乌鸦”如何成为好朋友;听“我是小记者”如何采访到小朋友的未来理想;“安全知识大科普”,“科普博士”又会传授给孩子们哪些安全急救正确方法?快乐的游戏,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心的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都带给了他们怎样的变化。
“孩子们特别快乐,行为习惯、团队精神、自身能力都在短期内有了大幅度提升。”副校长周葵惊喜地发现着社工进驻校园后孩子们的变化,毫不吝惜赞美之辞。
张家三巷小学,是个有着50多年校史的学校,因为身处闹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学校招入的本地城区学生并不多,全校600多名学生中,流动人员子女占了近一半,还有50多位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和心理成长都有别于城区孩子”。
去年,荆州市未保中心将学校确立为“爱上·家”家庭综合援助计划试点后,社工和一整套围绕学生和学生家庭的“组合服务”开始了——
“社工、老师和社区网格员分别进行入户调查,对未成年人和其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再根据家庭具体需求制订服务方案,通过个案、小组等社会工作方法,给予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引导、自信心培养、家庭关系促进、家长育儿技能提升。同时,对贫困家庭给予经济援助。”周葵介绍,在入户调查中,学校了解到学生们有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有身体残疾的,也有处于家庭监护困境的孩子。“我们对于困境孩子,已启动了重点监护机制,不入册但入心,为的,是给予孩子尊严。”
周葵称,如今,学校在荆州市未保中心的帮助下,已设立启动了困境未成年人应急响应机制,“发现孩子处于困境,我们会视孩子所处困境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预案。如今,救助困境孩子,我们形成了多种途径:求助12355热线转介平台;与社区互动,请社工介入链接社会资源进行帮扶。可以说,通过多方面工作,已初步形成对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的事前发现预防和事后干预保护机制。”
记者了解到,在“爱上·家”计划实施过程中,城区试点社区和试点学校有50位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分别得到1000元经济援助,20位未成年人收到学习机,其中,张家三巷小学的20位未成年人家庭得到了资助。
“孩子是社会和家庭最柔软的现在,也是国家和民族最坚强的未来。让孩子远离伤害,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周葵的话耐人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