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7083
|
宗家台位于三湖管理区清水口,距三湖管理区驻地3.6千米,宗家台长30米,宽30米,高出周围地面1.5米,是历史名人宗炳居住生活四十余载的宅基遗址。
宗炳(375-443)字少文,南北朝时著名隐逸之士,古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音乐家。
宗炳原籍南阳湼阳,因祖父宗承在南郡做官,举家迁江陵。东晋末年,荆州刺史镇江陵的殷仲堪以及后任的桓玄都征辟他为主薄,并举秀才,均辞谢不受。后为宋武帝的刘裕镇守荆州时,又任命他为主薄,仍遭婉拒。刘裕称帝后,又多次征召他为官,均婉辞不受。
宗炳约二十八岁时,曾远赴庐山,拜高僧慧远为师,参加慧远、慧永等发起的“白莲社”,考寻佛教文义。五个月后,宗炳任南平太守的哥哥宗臧赶赴庐山逼他回家,并在江陵三湖为其立宅,此后,他即在家乡以琴书自娱,并亲事农耕,自食其力。
宗炳读书广博,精通书画音乐,“好山水,爱远游”,曾西陟荆丘,南登衡岳,后以老病回江陵,复还三湖古宅,将平生所见景物画于宅中壁上,自称将“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有极高的音乐素养,精于古琴,常坐对壁画弹奏,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著作甚多,大多逸佚,其留存的有《画山水序》,提出“畅神”之说。又说“竖划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廻”。首倡“小中现大”的写山法。他的以上论说,与同时代王微所著《叙画》,都是中国早期画论。宗炳传世绘画作品有《孔子弟子像》《颍川先贤图》《永嘉邑屋图》等。南朝大画家谢赫称其画:“迹非准的,意可师效”。
宗炳还是著名的“神形分殊”论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其在音乐方面,他曾整理古琴曲《金石弄》,受到当时的推重,宋武帝刘裕曾派人到宗炳家中学习此曲。
宗炳晚年多病,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病逝于三湖家中,享年六十九岁。据《新唐书·艺文志》,宗炳有文集十五卷传世。
如今的宗家台,仅存古槐一棵,此槐据说是宗炳亲手所栽,当地人称“宗槐”。宗槐树干基部有一洞,酷似人掘,实为雷击所致,洞内可容数人歇息。宗槐平卧于地部分,三人合抱粗细,状若虬龙。宗槐主干粗大,枝叶繁茂。宗槐遭多次雷击,主干为四十年代、九十年代雷击后焕发的“第三春”、“第四春”,可见宗槐顽强的生命力。宗家台于1995年被江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古文物保护地”。(江陵县民政局地名普查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