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7083
|
江洲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又名突起洲,顺江而下,距公安县城4公里左右。相传历史上有一艘商船沉没于此,后经泥沙淤积而成一座小洲,形成于1830年,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洲上有人开荒居住始于1924年,以后逐渐形成村落,面积最大时约3平方公里。
解放后,江洲村属原滩桥区耀新乡管辖。1987年原滩桥区撤区并乡后,成为马家寨乡的一个行政村,属马家寨乡耀新管理区管辖。洲上村民最多时达900多人,1989年搬迁时江洲村实有人口661人。
江洲村四面环水,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只。洪水滔天时,它犹如波涛中的一叶小舟,险象环生。
洪水退尽,枯水季节时,它犹如大沙盘中的一个小土堆,孤立无援。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由于河床的不断变化,江洲村上岸迎水面崩溃严重,耕地面积、居住面积不断减少。
每遇洪水季节,岛上居民的安全没有保障,时刻牵挂着各级领导的心,政府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确保防汛安全;同时岛上交通不便,电力不通,吃水、饮水困难,特别是枯水季节遇干旱,人、畜、作物饮用水尤其困难,有时挑一担水要走上近10里的沙滩路。
江洲村居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民房屋破旧不堪,人民生活贫困。当电视机、录音机已相当普遍时,岛上居民还只能够听听半导体。偶尔的精神大餐是请人上岛放一部电影看看,文化、精神生活非常贫乏。岛上通往外界的一切手段就只是船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洲上的村民很无奈。
早在1989年之前,各级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移民搬迁。最早是在1966年,搬迁了一部分住宅危及安全的村民。1982年,又进行了一次中小规模的搬迁,迁走90多户,200多人。到1989年初,岛上还有村民161户,661人。
1989年8月27日,由县长程德刚主持会议,江陵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二十一次常务会议批准撤销江洲村,搬迁岛内所有村民。
会议决定成立江陵县江洲村搬迁指挥部,副县长吴建国任指挥长,马家寨乡乡长向先端、县民政局局长鲁思德、财政局局长蒋圣荣、交通局局长李秋波任副指挥长,全权负责江洲村移民、搬迁工作。
马家寨乡人民政府接到搬迁命令后,迅速成立了以乡长向先端为组长,张士辉、刘于山、杜治鹏、付德军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指挥部设在耀新民堤姚头埠闸管所。整个搬迁工作分为宣传发动、定点安置、组织搬迁3个阶段进行。
在宣传发动阶段,指挥部组织了15名乡机关干部、10名乡直单位干部协同原江洲村党支部、村委会一户一户上门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讲为什么要搬的道理。
一是“水患岸崩,危机四伏,无电缺水,生活维艰,人心惶惶,发展无望”;二是每遇洪水,抗洪保安,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长痛不如短痛,“全乡至忧,以搬为上”。定点安置阶段,采取摸清容量、核准对象、鼓励移民投亲靠友,在马家寨乡内安置的,采取一个村民小组安置一户、分片划块、个别调整的办法。
由于饱受水患之苦,加之有搬迁补贴,接受村、组集体出资、出人等各项搬迁措施的推出,90%以上的村民都同意搬迁。组织搬迁中,做到了强化调度,突出重点,保持衔接,昼夜搬迁。
当时适逢江水不大不小之时,(洪水特大,安全没有保障;洪水特小,船只靠不拢去)指挥部组织乡、村、组干部共414人,其中乡干部15名,乡直单位干部10名,村干部200名,组干部189名。
组织劳力28360人次,组织船只275趟次。组织车辆1300趟次,组织柴油23吨,财政补贴资金37万元。接受移民的村组对口搬运安置,各负其责,指挥部领导坐阵耀新姚头埠闸,协调督导,不分昼夜。
从1989年8月29日开始搬迁,至9月18日搬迁结束,历时20天,共搬迁161户、661人,其中乡内安置144户、590人,乡外安置17户、71人。
在搬迁过程中,乡党委、政府一是做了细致的干部、群众工作,既做搬迁户的工作,又做接受村组干部群众的工作,使走的放心,接受的乐意。二是落实好安置地点,全乡除被撤销的江洲村外,余下的25个村有22个村接受了安置任务。三是对搬迁户采取关怀照顾,补助优惠的措施。各村组对刚搬来的移民热情接待,腾房安置,帮助划地做房,使之很快盖了新居。
这次搬迁,全体指战员体现了行动迅速、全党动手、全力以赴、链式安置、安全搬迁5大特点,真正体现了全心全意的宗旨,互助协作的精神,防汛抢险的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公而忘私的情操。
正如时任马家寨乡人民政府乡长、县江洲搬迁指挥部副指挥长向先端在江洲搬迁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上所言:我们全体指战员不仅度过了光辉灿烂的20天,而且把江洲村民送向了光辉灿烂的明天。
江洲村在江陵县行政区划版图中撤销了,江洲村成为了历史。
后记
江洲村成为了历史,时隔16年后的今天,当时搬迁到全乡各地及外乡的江洲移民们,他们的生活怎样?
魏帮科,江洲移民,现居住马家寨乡冲河村五组,家庭人口5人,搬迁前在岛上仅有3间小屋,价值不过千元。家用电器一样也没有(有也没用,因为没电)。1995年建起了两层小楼房,现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庭还有一个年生产25吨的粮食加工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调查中他说,要是继续在江洲村居住,这种日子不敢想,也不可能有现在这种家庭富裕,生活幸福。江洲村搬迁的移民们比魏帮科家庭建设好的还有很多。他们说,无论是从物质生活方面,还是从精神生活方面,搬迁后的生活真是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新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