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几天,是春节活动接近尾声,也是春耕生产还未大面积开始的一段空闲时间。
在村庄附近的田畈间,三三两两地走来几个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孩童的妇女。大家不顾弄脏过年新买的衣和鞋,蹲在带着湿润泥土和青草芳香的田间,专寻能食用,又特别香的地米菜开挖。
手拿小刀,对准野菜的根部铲下去,一棵带着小白花的地米菜就能轻松提起,顺手扔进身后的竹篮里。
地米菜,又名护生草、地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常年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地米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其实,乡村里喜欢在春节前后挖地米菜,大家并不是,也根本不懂地米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只是实在迷恋和无法抗拒那来自田野间的芳香。
将挖回的地米菜清洗干净,剁碎,无论做馅料包成春卷油炸,还是直接用面粉、米粉搅拌后做成野菜煎饼或野菜粑粑,那绝对都是经过春节大鱼大肉后的绝佳食品了。
拿野菜春卷或野菜粑粑在元宵节招待客人,那绝对是故乡大别山区妇人心灵手巧的得意佳作,总能赢来客人很多赞许的。 来到平原地区,进入小城生活几十年,再也很少吃到,甚至很难见到地米菜的踪迹了。
就连刚开始很喜欢的春节后跟腊肉一起炒的黎蒿(也叫泥蒿),也开始在农村被大面积用化肥种植,少了野菜本有的芳香和野味。
直到有一天,家人在清理买回的黎蒿时,看着将被丢弃的一堆青翠欲滴的蒿叶,我突发奇想:这么漂亮清香的蒿叶丢弃实在可惜,不如剁碎后用面粉搅拌做成煎饼,看看味道如何?在家人反对声里,我立即动手,坚持做了三大盘。大家尝试着吃了后,称道了很久很久。
用丢弃的黎蒿叶做成蒿子粑粑,也是我每年春天坚持的习惯了。
看来,对野菜的青睐,不仅仅是我这来自田野间的孩子。
这几年,一到春季,喜欢骑车郊游。前几天在骑行中突然发现,在工业园区新征空地上,居然见到很多开着小白花的地米菜和成簇生长的野韭菜。小心挖回来,按照几十年前故乡的方法,做成煎饼和米粑粑,同样吃出了故乡的味道。
看来,无论经济怎么发达,无论在多么喧哗的城市,无论我们的生活发生多么先进的变化,对故乡,对原野的眷恋,那是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一种淳朴元素,怎么也淡化不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