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8223
|
在江陵县的东南边陲,有一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小集镇——麻布拐。她南与石首市毗邻,东和监利县接壤,蜿蜒的荆江大堤横贯东西,繁忙的秦黄公路纵越南北,镇内百十户人家,素有经商之习,或开店,或贩运……几百号人把个生意闹腾得红红火火,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让人羡慕,更让人感慨。
一千多年前,这里一片水乡泽国,长江古道傲然而过,洞庭涛声清晰可闻,茂密的芦苇延伸远方,飞鸟展翅其间,游鱼穿梭水中,白鹭翔集,野鸭欢飞,豺獾出没,麋鹿嬉戏,丰富的湿地环境,成了鸟兽们快乐的天堂。
三国时,关公镇守荆州,苦于洪水经常肆虐农田,殃及民生,且沼泽泥泞,兵员调动多有不便。上奏丞相诸葛亮,请准沿长江古道北岸筑堤,一来可防洪水于堤外,二则可作军用车马大道。诸葛亮准奏,关公于是征集民夫,挑土垒堤。这中间,为提高工效,诸葛亮夫人发明了“鸡公车”(今手推车,因形似公鸡,故名),大大提高了工效。那时的堤只不过是一高出地面米许的土路而已,人们称之为“关公堤”。至明朝时,荆州籍宰相张居正组织民夫在“关公堤”的基础上加宽、加高、加固,才初具干堤的雏形。
那时,在今麻布拐一带罕有人至,随着干堤的修筑,陆续有三五户人家从异乡迁来,居于堤之北岸,主要靠渔业为生,男子捕捞,女子耕织,纯朴自然,倒也清静自在。明末的一个春日,细雨蒙蒙,东头家的男主人下湖捕鱼去了,主妇在家织布,相继来了一走村串户的木匠和磨刀人,主妇恰好有一小船需要修整,即把二位匠人让至家中,活干完后,主人置酒款待。酒才过三巡,又有一北上赶考的相公一路风尘而来,细雨渐大,相公只得放下书囊在主妇的屋檐下避雨,好客的主人即邀其进屋与二位匠人同饮,相公几番推让就坐:“萍水相逢,不甚叨扰,敢问仙居名甚,也好让在下铭记。”主妇道:“乡野之地,哪来名字,不妨请相公赐一名,也好让我等草野之民今后有个说处。”相公听罢,也不推让,举目四望,低头沉吟道:“就叫‘麻雨拐’如何?”二位匠人问:“怎么讲?”相公道:“你看这三五间茅屋卧于大堤拐弯之处,堤蜿蜒曲拐,雨细如麻丝,即是应景,更作与诸位幸会之誌,可否?”众人称妙,于是继续喝酒,又过了三巡,相公道:“我乃石首桃花山一书生,今与诸位有缘相聚,这雨愈下愈大,一时怕也难以赶路,我们何不借主家之酒,以今日之景为题作诗,以助酒兴?”主妇道:“今日之景何解?”相公道:“就以这麻雨为题,只是诗中不得出现‘麻雨’二字。”众人称可,都推相公先吟,相公道:“献丑了。”
十年寒窗通经史,欲向朝廷献小诗
可恨天公不作美,纷纷细水把路湿
主妇想:“这诗虽应了景,但‘细水’不免牵强。”
木匠道:“我等粗人,只会抡斧拉锯,只怕说出来让相公笑话,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遂吟道:
自从盘古到如今,世间只有鲁班能
南天门外掣神锯,粉末纷飞满乾坤
刚一吟完,主妇即拍掌称妙:“好一个‘粉末纷飞满乾坤’”,相公暗自吃惊,紧接着磨刀人也吟出了四句:
抢刀磨剪走千村,家家主妇笑相应
天公也羡人间景,替我点水作小工
三人吟完,主妇推辞不得,只好停了手中的织梭,略一沉吟,也抑扬顿挫,低声吟了起来:
九天织女苦无辞,懒理机杼恨春时
只因惦念牵牛郎,人间遍地洒相思
这相公听罢,面露愧色,起身一揖:“惭愧,惭愧,书生我十年寒窗,原以为饱读经书,如今看来,尚不如您这渔家织女,如何能金榜题名!在下即刻返程,回家苦读三年,再行进京,告辞,告辞”众人苦劝不住,相公毅然冒雨而返,走时,口中连连道:“惟楚有才,惟楚有才啊!”
相公走后,众人黯然,妇人灵机一动,说道:“相公不考而返,未尝不是好事,我想有劳二位师傅刻石一块,记下这相公所赐的地名,也好有人念想”。于是木匠和磨刀人选石镌刻“麻雨拐”三字,权作地名碑立于堤脚之下,至始,“麻雨拐”之名慢慢流传开来。
斗转星移,历史的时针指向了1935年夏,国民党当局的官员们尔虞我诈,不理民生,加之长久的风雨、河水侵蚀,麻雨拐一带的大堤千疮百孔。一场并不是很大的洪水,使得以麻雨拐为中心,东起朱三弓,西至董家拐,近3公里的大堤多处决口。当时的民谣称“半河水,悠悠风,太阳晒倒朱三弓”即是佐证。(按:朱三弓,古地名,在今麻布拐以东与监利县接壤处,即今监利县程集镇一弓堤一带。民谣之意是:水不大,风亦小,太阳就把朱三弓一带的大堤晒倒了)
为堵决口,麻雨拐一带的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洪水,保卫家园,他们用麻袋装土围堤,甚至将家中袋袋的豌豆、小麦等用木船驶向决口之处去抢堵。然而,堵住了这里,那里又决口,大堤终于不保。洪水过后,残壁断垣,满目疮痍,尤其是随处可见的麻布袋,仿佛在诉说着昨日的劫难。人们感叹道“麻雨拐,麻雨拐,如今变成了麻布拐”。一来二去,人们就慢慢将“麻雨拐”叫成了“麻布拐”,并一直沿用直今。(江陵县人民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