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1950|回复: 0

[魅力江陵] 水乡江陵:你知道家乡有多少座桥梁,多少条河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30 17:41
  • 签到天数: 1257 天

    [LV.10]名扬四海

    3273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社区币

    管理员

    站长大叔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29406
    QQ
    发表于 2016-12-11 14: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边渔家 贺平.jpg
    江陵风景如画:能入画者皆山水,江陵虽无山,但却有丰富的水资源。从远古看,外有浩瀚的长江,内有连通千湖的夏水(内荆河),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江陵境内能叫得上名的大湖泊也还有近百个,水面达50万亩。历史上的江陵,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水天一色,群鸟集聚,仙鹤绕湖飞翔;湖中成片的荷叶随风翻卷,绿浪翻飞,粉红的荷花随风摇曳,满湖飘香;点缀其中的亭台楼阁有如九天宫阙,令人遐想联翩。

    马家寨分洪转移码头.jpg
    1.马家寨分洪转移码头
    分洪转移码头又名马家寨汽渡码头,荆江分洪管理局1997年拨款108万元,在马家寨修建荆江分洪转移汽渡码头,泊位长度100米,设计停靠500吨级船舶,总投资211万元,年吞吐量20万吨,1995年12月投产。(贺平摄)

    马家寨同心村渡口贺平.jpg
    2.同心村渡口
    又称窑头埠渡口,位于同心村西部,距村委会驻地1公里,东靠居民点窑头埠,西抵长江,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0平方米,斜坡约为60米,现有横江船两艘,年客运量约为50000人,渡程长度约为1200米,平均水深7米,最大水深16米。(贺平摄)

    耀兴渡口 贺平.jpg
    3.耀兴渡口
    耀新渡口位于耀新村三组长江边上,因耀新村民要到蓝星洲种地,故建成渡口,每年载客量6万人左右,渡程长度2000米,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15米。(贺平摄)

    滨江公园.jpg
    4.滨江公园
    江陵滨江公园位于江陵县城南端,荆江大堤郝穴铁牛矶险段,总占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该地段属荆江大堤重要险工险段,1998年大汛,后国家投资进行了综合整治,堤坡及外平台进行了硬化,临江面增加了花岗岩防护栏杆。因园内有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铸造的镇江铁牛而备受游人喜爱。(宣传部供稿)

    荆江大堤1.jpg
    5.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以后累世增修,直到明中叶今江陵县城郝穴一带仍为长江重要泄洪孔道——郝穴口。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郝穴堵口,形成了连成一线的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贺平.jpg
    现荆江大堤全长182.4千米,屏障江汉平原居住的800万以上人口和110万亩土地。
    荆江大堤铁牛叽段3.jpg
    江陵县管辖麻布拐至木沉渊全长69.5千米堤段,直接承载水堤段36.695千米。(宣传部供稿)

    蓝星洲全景 宣传部供稿.jpg
    6.蓝星
    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一个江心沙洲。系长江多年淤积而成。传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艘官船在此遇难沉没,江中泥沙因沉船受阻。逐年淤积,到道光十年(1830)形成沙洲突出江面,故称突起洲。道光三十年(1850)以谢家国、沈尚美为首的农民起义失败后,到此避难,垦荒定居,每到汛期江水上涨,田园被淹,一年的劳动付之东流,难以兴家立业,人们称“难兴洲”。

    蓝星洲秋景 张鸣.jpg
    建国后,沿字音更名为“南兴洲”,后民间故事更名为“蓝星洲”。

    蓝星洲秋日晨光二等奖  张鸣.jpg
    现蓝星洲已被列为我县旅游开发基地,成为整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线路上一颗新的宝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的胜地。(宣传部供稿)

    建设中的龙渊湖 贺平.jpg
    7.龙渊湖
    龙渊湖原名邹家渊,又名龙二渊、邹阮渊,位于郝穴镇西北2千米,荆江大堤内脚下,为清康熙十五年(1676)、道光六年(1826)、道光七年(1827)三次大堤溃口冲成。

    建设中的龙渊湖4樊孝银.jpg
    建设中的龙渊湖6樊孝银.jpg

    静静的龙湖公园作者郭功雅一等奖..jpg
    渊底高程27米,常年水位31米,1959年调查水面1295亩。由于逐年筑堤和1982年的隔江吹沙填塘,龙渊目前尚存水面约350亩。(贺平 摄)

    内荆河1贺平.jpg
    8.内荆河
    内荆河古时称夏水,是长江连通四湖地区多个湖泊的自然形成的水道,长江涨水时是泄洪通道

    内荆河2.jpg
    内湖渍水时,又是排渍的通道。内荆河起于郝穴口止于潜江浩口与汉水相连。

    内荆河 贺平1.jpg
    在陆路交通不变发达的时代,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它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周朝以前。由于陆路交通逐渐兴起,内荆河也逐渐失去了作为交通的功能。

    内荆河2贺平.jpg
    作为城市流动的血管,它将会给江陵城区带来勃勃生机。(贺平 摄)

    红卫桥 贺平.jpg
    9.仙鹤桥
    仙鹤桥原名永济桥,是郝穴镇内连接柳家嘴和西湖垴跨内荆河上的桥梁。原桥为单拱石拱桥,始建于明朝;清乾隆九年(1744)由郝穴黄家礼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再修,因大桥西北有关帝庙,又称关帝庙大桥,人们俗称大桥口。

    跃进桥 贺平.jpg
    1966年,在原址拆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三孔平面桥,更名为红卫桥。1980年又更名为仙鹤桥,2006年重修至今。(贺平 摄)

    西湖桥 贺平 (2).jpg
    10.西湖桥
    西湖桥原名土垱桥,是联通西湖垴与内荆河东岸的桥梁,原为木板桥,后改为石板桥。198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面桥,1987年扩建,2005年维修加固,安装大理石护栏。(贺平 摄)  

    总场桥.jpg
    11.六合(主渠桥)总场公路桥
    1973年始建,同年12月竣工通车。该桥位于总场天桥社区,与总场机关相距50米,系单孔拱桥,为钢筋混凝土的平面桥,跨度18米,桥面宽5米,两边建有铁质栏杆,是六合垸管理区在主渠河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贺平 摄)

    捷口桥1贺平.jpg
    12.熊河捷口桥
    在20世纪30年代,此桥称为義新桥,在1940年初,取名为捷口桥。民国时期,华、胡、刘三姓为一保,保长华永发兼户首。当时的河东河西华姓大家族,供奉一个土地庙,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都要过桥来祭拜土地神,因此桥破损严重,户守华永发号召河东河西华氏族人集资加固此桥,渐渐至后来,此桥改为捷口桥。(贺平 摄)

    永固将军桥 贺平.jpg
    13.永固红军桥
    1982年,出生于白马寺镇谭市的谭友林将军回乡探亲,见家乡西干渠上无桥,两岸村民往来极不方便,便自掏腰包给家乡父老在此修建了一座水泥板桥,故名将军桥。后因年久失修,2015年由政府出资重修此桥。(贺平 摄)

    三湖赵湾桥贺平.jpg
    14.三湖赵湾桥
    因紧邻赵家湾而得名。1965年,为方便居民出行及水利需要,修建起3座简易节制闸。1978年冬拆除改修成3座桥,1980年11月,3座桥建成通车,其中主桥(跨齐埠渠)被命名为赵湾桥。2008年维护加固,使用至今。该桥是三湖管理区中南部与场部沟通的交通枢纽。(贺平 摄)

    蒋家桥 贺平.jpg
    15.熊河蒋家桥
    蒋家桥,原名两架桥。明末清初,原籍石首毕姓大户移居此地。为了出行便利,从石首笔架山运来大量青石块,在西干渠和柳河上各架一座桥,得名两架桥。
    蒋家桥渠.jpg
    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时,因两国文化差异,日本人音译成为蒋家桥,沿用至今。后因水利建设需要,在张蒋渠和西干渠交汇口修建了蒋家桥倒虹吸管节制闸。(贺平 摄)

    老蒋家桥 贺平.jpg
    16.蒋家桥老桥
    1962年由原西干渠过水渡槽改建为桥梁,使用至今。蒋家桥横跨西干渠,位于两桥村九组与资市镇古堤村十一组交界处,桥长40米,宽3米,高6米,最大载重量为50吨,类型为村级公路桥。(贺平 摄)

    六合垸白湖 贺平.jpg
    17.六合垸白湖
    白湖分场系六合垸农场四个分场之一,位于江陵县沙岗镇境内,离六合垸农场场部约20公里。耕地面积约2000亩。2015年,荆州市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此承包1900亩种植莲藕。一到夏季,风景优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贺平 摄)

    马家寨黑狗渊段 樊孝银.jpg
    18.黑狗渊
    清代长江溃口冲刷所致,起名来源于“黑狗渊”传说,位于马家寨乡资圣村三组与四组之间,其形状似梯形,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长200米,最宽150米,最窄处80米,水深4米,现用于养殖鱼类。(樊孝银 摄)

    熊河镇司马港.jpg
    19.熊河东司马港
    境内有小河与内荆河相通,河边有泊船的港口,因地名和港口而得司马港之名。东司马港位于村委会驻地东2千米处,东接花桥村邓家港,西邻本村西司马港,南连花桥老河,北靠司马渠。2015年末,有居民32户,汉族人口169人。(贺平 摄)

    永固渊 贺平.jpg
    20.永固渊
    永固渊是历史上车渊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西干渠的开挖将原车渊一分为二,西片水面改名永固渊,永固渊水面面积0.13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米。2014年,永固大渊进行护坡整理使用至今。(贺平 摄)

    白马 丰收三闸.jpg
    21.东风渠三闸
    东风渠三闸坐落在天井、长河和曲垸三村交界处,始建于1976年,重建于2012年。三座闸分别建有启闭机房和公路桥,蒋赤渠节制闸用于控制排灌用水,东风渠一、二闸分别在蒋赤渠南北骑东风渠而建,涝时泄水入十周河,旱时引蒋赤渠水入东风渠灌溉农田。
    白马丰收渠.jpg
    三闸均为宽2.5米,高4米单孔,流量3立方米/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贺平 摄)

    白马泵站.jpg
    22.白马泵站
    新六合垸泵站座落在白马寺镇集镇以西,位于天井村境内,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 1977年在十周河以北倚公路而建, 1979年建成投入使用,较好地解决了近万亩耕地的排水问题。2014年离公路50余米重建。功率360KW,流量6立方米/秒,排水能力明显增强。(贺平 摄)

    白马十周河闸童奎.jpg
    23.十周河闸
    十周河闸始建于1975年,位于白马寺镇西部,座落在曲境村薛黄台、彭家垴和陶咀村仓塌渊之间,骑十周河而建,原按船闸设计施工,孔闸宽7.8米,高8米。后改设计在船闸内又建起孔宽3米,高3米的套闸。(童奎 摄)

    白马王荆电排.jpg
    24.王荆电排
    王荆电排站位于白马寺镇西部,泵站始建于2012年,离镇中心集镇2.5公里,座落在十周河与王荆渠交汇处,排王荆渠水入十周河,设计功率310KW,流量3立方米/秒,受益面积0.35万亩。(贺平 摄)

    渡佛寺闸3.jpg
    25.渡佛寺闸
    邻靠渡佛寺而得名,位于三湖管理区中东部,建在四湖总干渠右岸19+000处,是四湖总干渠渡佛寺支渠的排水蓄水闸。1962年动工,1963年建成。闸型呈开敞式3孔,每孔宽4米,高4.5米,设计流量49.95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结构。配有钢质夹板闸门和15吨启闭机2台,30吨启闭机1台。该闸担负沙市区岑河、江陵县资市、江北农场和三湖管理区共136.11平方公里区域的排水任务,遇春旱,亦可用于蓄水灌溉,受益农田19.5万亩。(贺平 摄)   

    清水口泵站.jpg
    26.清水口泵站
    清南口泵站于1976年2月动工兴建,1977年5月竣工并命名,沿用至今。该泵站位于三湖管理区东北部,座落于清南渠与四湖总干渠交汇处,距三湖管理区管委会驻地3.4千米。安装水泵5台,10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电动机5台775千瓦,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提水扬程4.5米。是三湖管理区10余平方公里土地的骨干排水工程。(贺平 摄)   

    三湖 赵北渠 贺平.jpg
    27.赵湾北渠
    赵湾北渠于1963年开挖并命名。历7次拓宽加深,于1985年底全渠形成。2011年至2012年,完成两岸迎水面水泥预制块衬砌护坡,名称沿用至今。该渠渠长7.8公里,渠底宽4—20米,设计流量13立方米/秒。受益农田4万亩。(贺平 摄)

    三湖排灌渠童奎.jpg
    28.三湖主渠
    三湖主渠于1963年开挖并命名。历7次拓宽加深。 1985年底全渠形成。2011年至2012年,完成两岸迎水面水泥预制块衬砌护坡。该渠渠长7.8公里,渠底宽4—20米,设计流量13立方米/秒。汇水面积38.57平方公里,兼有蓄水灌溉功能,受益农田4万亩。(贺平 摄)

    三湖齐埠泵站2.jpg
    29.齐埠泵站
    齐埠电泵站设立年份1976年,因跨齐埠渠而得名。“泵站”指用于排灌的水利设施1974年12月动工,1976年6月建成并命名。2015年冬进行了泵房维修、更换了电机,并对出口处上下两侧30米堤段迎水面进行了混凝土浇筑护坡,该泵站位于三湖管理区东南部,跨齐埠渠,距三湖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5公里,安装轴流泵6台,配电变电器2台,容量为1120千伏安,电机功率930千瓦。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提水扬程4.5米。是新建大队与龚家垸大队的骨干排水工程,排涝受益面积2万亩,灌溉受益面积1.2万亩。(贺平 摄)

    观音寺老闸 贺平.jpg
    30.观音寺老闸、新闸
    观音寺闸位于荆江大堤桩号740+750处,是一座由新老闸组成的大套闸。老闸系拱涵式,由原长江修防处设计并施工。1960年2月建成。当时由于对该闸所处地理位置认识不足,时间紧迫,未进行地勘,急于求成兴建。运行两年后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对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新观音寺闸A.jpg
    因此,1962年在老闸前套建开敞式新闸。新闸建成后,1962年7月12日和1987年7月24日,在灌渠内距闸身涵洞出口407米处,同一地点两次发生重大管涌险情。1988年春作了“导压兼施”的综合处理,缓解了堤内险情。1996年10月实施涵闸加固工程,1997年3月底竣工。加固整治后的涵闸设计洪水位由43.67米提高至44.12米,建筑物高程由44.80米提高至46.62米。(贺平 摄)

    观南闸贺平.jpg
    31.观南闸
    观南闸,分新老两座,老观南闸建于1962年,在现在的观音寺社区四组南渠上,后因年久失修,于1986年拆除,又于1988年在总灌渠往南渠处兴修新观南闸,新观南闸为两层亭式结构,亭高分别为3.8米和3米,为五角形。一孔钢质闸门,孔高4.5米,宽4米,底板高程31.24米,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有启闭机一台,能量为20吨,受益面积为0.45万亩。(贺平 摄)

    观北闸 贺平.jpg
    32.观北闸
    观北闸,建于1962年,位于滩桥镇西部,坐落在北闸村杜家港南50米处,闸为两孔,孔高4.5米,宽度为22.8米,高度为31.5米,闸门为平板钢质结构,同时拥有一台启闭机,核定能量20吨,设计流量为25立方米/秒,受益面积达0.58万亩。(贺平 摄)

    观中闸.jpg
    33.观中闸
    观中闸位于江陵县滩桥镇观中村一组与二组交界处,是观中渠上的节制闸,为四湖流域骨干灌水闸之一,建于1962年,系涵洞式闸身,平板钢质闸门,设计流量为31.5米,有螺杆式启闭机2台,启闭能力15吨,灌溉面积35.5万亩,担负着江陵、三湖几个乡镇、管理区、农场共531.61平方公里灌水工程(贺平 摄)

    滩桥 春灌闸 贺平.jpg
    35.春灌闸
    春灌闸,位于观中闸旁东10米处,建于1984年,是保证滩桥至四湖地区春季农业生产的给水保障。闸孔1个,为亭式结构,长2.5米,宽2.5米,底板高程为15.9米,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闸门为铸铁结构,启闭机1台,能量为10吨,受益面积为0.58万亩。(贺平 摄)

    观音寺总灌渠贺平.jpg
    36.观音寺总渠
    总灌渠位于北闸一组大闸至观中闸处,总长度为915米,纵坡为1/15000米,底宽40米,边坡1/25米,渠底高程31.90-31.80米,渠堤高程为36.50-36.40米,设计流量为7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为31.58万亩。(贺平 摄)

    彭家河滩闸 贺平.jpg
    37.彭家河滩闸
    彭家河滩闸始建于1963年,为2孔,孔宽4米的闸。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扩建成5孔,孔宽4米、高5.5米、闸底高程26.15米、流量为每秒90立方米。是西干渠上重要的节制闸,受益面积达349.51平方公里。(贺平 摄)

    西干渠秦市段 贺平.jpg
    38.西干渠
    西干渠属四湖水系骨干渠道。西干渠白马段上自樊桥村,下至中江村,全长19.25千米,流经11个村(场),主要支流有五岔河、十周河、曾大河。 (贺平 摄)

    六合垸庆丰泵站.jpg
    39.庆丰泵站
    庆丰泵站始建于1989年,位于六合垸管理区(农场)鸭子湖分场庆丰队北边曾达河旁,装机容量为155千瓦电机一台。2004年,农场为减轻六合垸泵站排涝圧力,将鸭子湖区庆丰队一带划为单独水系,在庆丰泵站西侧20米处并列俢建-座泵站,新配装180千瓦电机两台,合称庆丰泵站,总排水量由原来的2立方米/秒增加到6立方米/秒,受益面积约600公顷。(贺平 摄)

    六合主渠整治.jpg
    40.六合主渠
    六合主渠是六合垸农场最重要的排灌渠,西与白马寺镇王市村耕地相接,向东延伸至农场职工医院旁略向北拐,直达中干渠。六合主渠流经三个分场,一个社区,渠面宽约30米,全长9.4公里。主渠两侧各有垂直相连的支渠共13条,受益面积3万余亩。(贺平 摄)

    六合垸泵站 贺平.jpg
    41.六合垸泵站
    六合垸泵站建于1978年,位于六合垸天桥社区东北边,横跨六合主渠,距农场机关约1.5公里。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10(台)X155(千瓦),排水量为80立方米/秒,泵站下边中间自排孔为5.6米X6.4米,排水量为27.6立方米/秒,泵站排涝能力为20年一遇三日暴雨200毫米,4天即可排出的标准。该泵站是六合垸管理区(农场)大型排涝设施。(贺平 摄)

    马家寨万场闸 贺平.jpg
    42.万场闸
    万场闸是南渠上的一个控制闸,位于滩马路以东20米处的万场村,始建于1962年,2014年因滩马路改造升级而重建,宽3.5米、高5米,闸桥两用,主要对几支主灌渠水位起调控作用,重点灌溉滩马路以东近10个村的农田。(贺平 摄)

    颜中闸1.jpg
    43.颜中闸

    三闸分流.jpg
    44.三闸分流

    让我们一起开创大场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