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吴谭,是江陵县普济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离开故土三十多年了,早前还经常回家过年,近十多年因为忙于生计,几乎没有回去过。近日得闲,特想回去看看。但对于这个地方,其实我多少是有些害怕的,尤其害怕的是走那条必经的泥巴路。
在我的记忆里,这条两米多宽的村级公路,堪比李白笔下的“蜀道”。乡亲们说这条路是“晴天一把刀,下雨一滩沼”。晴天,路面坑坑洼洼,高的地方像山,低的地方似海。当时通用的板车,稍不留神就会陷进深坑里,或者翻倒在路边的水沟里。推着独轮车,就算全神贯注,也会接二连三地翻车。如果是雨天,情况会更加糟糕。路简直就不叫路了,浑浊的一片。穿着套靴,深一脚浅一脚地挪移,无论怎么小心翼翼,泥浆都会灌满套靴。有时误入淤泥陷阱,连鞋底都会被拔掉。因为这里的土质很有粘性,即便你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让自己的套靴全身而出。
后来,路边长满了盘根子草 ,盘根子草不沾鞋。逢下雨天,人们就在盘根子草上徐徐而行。如果有的地段长的草少,或者根本没有草,人们大都会习惯性地伸出一只脚,小心地去水路里试探,确认找到了一块硬地,才一踩而过。有时试探着,全是泥巴汤子,还没找到落脚的地方,身子就失去平衡,一个趔趄栽进泥水里。等爬将出来,浑身裹满泥浆,完全成了一个泥人。那份尴尬狼狈,迄今想起来还后怕。
这次出发前,我特地给堂弟贵喜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家乡的路况。堂弟没待我把话说完,就语带讥讽地说:“小哥,你还以为现在只有你们城市的路可以跑小车?告诉你,我们何吴谭的路都修成水泥路了,不要说小哥你开的是小轿车,就算你开F1跑车回来,也畅通无阻。”
从武汉出发,二百五十多公里的路途,只用了三个小时。要知道在九十代初,从普济到武汉要用十多个小时,而且一路颠簸,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累,还是活受罪。而今国家重视基础建设,乡村都通上水泥路了。沿后新公路继续前行约三公路,在佛仙桥村四组右转,就进入了我最担心的那不到一公里的村级公路。
驶入村道,展现在眼前的路,就像在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道亮光。混凝土浇筑的不到三米宽的路面显得十分干净,道路的左边依然是水渠,右边部分是农家,部分是农田。路边没有我熟悉的盘根子草,而是挺拔伟岸的水杉。沿途看到,农家门前的禾场也变成了水泥地,与村道有机的连成一体,很好地弥补了因村道过窄而不方便错车的窘境。
“怎么样,在我们农村公路上开车的感觉如何?”堂弟不无得意地问。
“感觉很好,而且比城市开车省心。不过呢……”我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难道你还留恋当年的泥巴路?”堂弟脸上掠过一丝乌云。
“你放心,村里正计划将道路加宽,到时你可要多捐点钱啰。”堂弟哈哈大笑道。
于我看来,村道,就是通往故乡的血脉。脉通,才体健。从泥巴路上走出来的我,愿意让家乡的路越来越平展,越来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