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1617|回复: 0

[谈天说地] 新年结婚季:你结婚时过了多少彩礼?听说江陵每个乡镇习俗都不一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4973
    发表于 2019-2-5 18: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2).jpg
    近日,江陵网小编在和我微聊中,问了一个让我感到诧异的“稀奇话”:不知道我们江陵有没有结婚时过彩礼的习俗?我如实地告诉小编同学:江陵不仅有且盛行,结婚前男方送彩礼是必须的!于是趁这个机会,来跟我们江陵未婚的伢子们科普一哈,让你们心里有点数哈哈~

    关于结婚送彩礼的习俗,不扯远的,也不谈父辈,更不能胡诌,只是说说在我们江陵及周边近四十年以来,我所知道和看到的。众所周知,结婚要给彩礼钱,这个习俗早在古代就存在了,一直沿袭保留到现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如此,男女双方缔结婚约,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可以说,婚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结婚是每对恋人中,男女最向往的一个阶段,若要结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男方必先上女方的门求肯认亲,其意即媒人带男方到女方家里去说好话,当然不能空手登门。双方家长见面后,待准岳父岳母点头同意,女方再到男方家过门。完成这几个环节,方可去领结婚证,再择日请客。虽然现在的婚礼流程和礼节都有一些变化,可是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结婚彩礼了。结婚彩礼是一定要给的,只是给多给少的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中,婚恋之事是人们谈论的利益问题。颇多恋爱中的善男信女,在临近婚姻殿堂的门口,却因为彩礼问题,而选择了分手。更有甚者,因为彩礼的层层加码,一桩喜事演变成悲剧。

    没有送彩,就不能结婚吗?并非是这样,给礼金只是一种礼数,亦是一种婚礼形式,除了法律规定的东西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或是一定要的。

    记得我二哥结婚是在1977年5月,他与共和国同岁,在沙市某厂工作,嫂子是武汉人,当年好像没有在家摆席请客,也没有听说送彩礼,他们俩只去芦山玩了一趟。有亲戚催问我母亲:”你们家老二应该有28岁了,什么时候准备请我们喝喜酒?”母亲高兴地说:“他们去旅行结婚了,二儿子说要移风易俗,结婚从简就不请客了。”事后,听二哥说嫂子那边没有请客,在单位也不会请客,只是人手一包用手巾包的糖果,作为喜糖发给同事们,告之我们结婚啦。二哥从简结婚,给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难怪我的母亲,对我二哥一直疼爱有加。我在想,若是结婚都像这样从简该有多好。

    彩礼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合理的,毕竟养大一个女儿不容易,所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并不少,这也是为什么结婚一定要给彩礼钱的原因。在九十年代中期,结婚的彩礼不断上升。开始时兴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准备三金(项链、耳环、戒指),其黄金要多少克,经由双方协商去买。但过礼这环节,按当时行情而定。

    我结婚是在1983年元月,那时只讲过礼,不给礼金。因为要过多少礼,都是由媒人到我们家传达女方的要求。好像是我母亲和媒人讨价还价后,征得岳父岳母同意,送去鲜肉30斤,鲜鱼30斤,酒20斤,合计数量是80斤,寓意结婚吉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婚彩礼钱的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多,给不少的年轻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从2000开始,江陵城乡结婚的彩礼,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三金”的基数上,又增加了金手镯(或金手链),后又升级为铂金带钻的戒指。如今在我们郝穴和荆沙一带,结婚除了送彩金2至6万不等,男女双方定在一家酒店承办宴席,一切开销均由男方买单。去年有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他媳妇是外地人,并舟车劳顿去女方认了亲,又请女方的直系亲属在酒店设宴。另外,在给媳妇送了几金的同时,据说还给了彩金十万元。但有的地方比较讲规矩,大多数把收回来的礼钱,女方家长在礼金上加点和凑一个整数,作为“压箱钱”让女儿带到婆家去,作为小家庭成家立业的本金。

    在50年代,社会流行“四个一工程”,也就是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和一个热水壶。如果按照当时社会物价来看,这四个物品的总价不到20块钱。也许有人会笑,但是放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20块钱也是一个不少数字,何况那个时候,我们处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脸盆、热水壶这些产品可是紧俏货,不凭关系还买不到呢?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从那个时候社会上出现了冰箱、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等工业品。因此,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上世纪70年代,结婚时能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一响指:收音机),算是最时髦的。在今天生活物质充足的时代,看来多数人未必相信,也只有经历过才会懂,有了这四大件,方能代表家庭生活富足的象征。但结婚要买这些物品,也需要攒好几年的钱,或者以“来会”的形式凑措资金。其操作方法,组合十二人每月每人十元或二十元,按急需依次可以如期拿到120元或240元,去购置结婚用品。现在的彩礼就不多说了,房子、车子、十几万现金,其彩礼的分化,让多少男方家庭望尘莫及,使传统的婚俗变了味。

    结婚,毕竟是两个家庭的事。在结婚前由男方赠送彩礼,表达了对女方的重视,以及对女方父母的感恩之心。于是,男方出彩礼,女方出嫁妆,两个家庭注入资金,这样一个新的家庭,就能稳定地经营下去。可以这样理解,惟有懂得和不失嫁娶的意义,才会珍惜爱情与婚姻。

    640.webp.jpg
    言罢结婚送彩礼,再简略侃谈“过门”的礼俗。其实,出嫁是口头语,过门是书面语。过门其意,是新娘从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公婆及男方其他长辈。但在过门前,必须要认亲。先是约双方家长见个面,吃顿饭,再安排一对伢们携带烟酒,逐家去拜访姑舅姨等直系亲属。走完这些过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最后,在喜结良缘的那天要接亲(俗称接姑娘),那是嫁娶的吉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的是天亮之前发亲,有的是晚饭后发亲。在男方迎亲的人数,要么是8人,要么是12人,只有未婚男女青年,才有资格参加去迎亲。俗话说,抬头嫁姑娘,低头娶媳妇。所以,迎亲的人最怕女方送姑娘的苛刻“闹剧”,先是严守大门,要新郎在门外唱歌或从门缝里塞红包等五花八门的招数,历经一番折腾和考验后才开门。但在女方送亲且有讲究,必须要嫂子参加送姑妹出嫁,其意:“嫂送姑、发到兜”。

    结婚礼俗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每个时期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愿婚俗的礼节,尊重婚姻的圣洁,不再困扰天下有情人!

    欢迎在帖内留言聊哈你的结婚彩礼故事,评论点赞前十名的网友每人8.88元小红包一枚,祝小伙伴们新春快乐, 猪年发发发!

    2019年1月20日写于上海

    640.webp (3).jpg
    作者简介:袁丹银、男、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荆州市江陵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笨拙之笔记录点滴的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的花朵,永远放歌在文学的路上。闲暇之余,擅长诗歌、歌词、朗诵诗、随笔散文等,曾在报刊、电台、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千余首(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