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4252|回复: 0

你是否还记得:在江陵农村,被遗忘在路旁的石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4953
    发表于 2019-1-19 1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2).jpg
    两年前,朋友承接一项土地平整工程,特意请我去那帮忙打理,在沙岗镇东庄湖村吃住数日。于这期间,吃罢晚饭的我,依然保持散步的习惯,或小路曲径通幽,或田塍涉足成趣。                              

    640.webp (4).jpg
    一天傍晚,在乡间小路散步时,不由发现一个沉睡在路旁的石磙,索性蹲下身子抚摸了一会儿,再慢慢清理了石磙上的“残渣余孽”。虽说这朴质而憨厚的石磙,是昔日乡村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伴侣,如今再次见到它,不觉感到格外地亲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掏出手机咔嚓、咔嚓的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纪念。  

    640.webp (5).jpg
    躺在路旁的石磙,早已无人问津。那或深或浅的斑驳印迹,刻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年轮,它见证时代的变迁,也诉说岁月的沧桑。殊不知,石磙是中国劳动人民祖先发明的一种脱粒农具,一般都是大青石做成的,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使用时用特制的木架子套紧。乡下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个石磙,是以它代为“碾谷”的农具。

    据说,石磙的石材都来自泰山石。以前老人们把石磙称青龙,因为泰山石有镇宅和阻挡凶神恶煞的作用。但在农村有一条谚语曰,横笼台拉石磙——步步有坎。一般是说石磙是压场用的农用工具,而用在田间横笼台拉石磙,风马牛不相及。

    也有的大人看自家孩子做事笨拙,总会甩出一句,“你这个伢,怎么就像一个石磙,推一圈(转)滚一圈啊!”还有的大人看到一些年轻伢,对长辈说话不讲分寸,也会指责地说,“稻场上的石磙,两头都有大小!”俗语也好,谚语也罢,这足以说明,石磙与农民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

    置身于田野相依,晚风相随的乡村,耳畔仿佛传来石磙吱呀吱呀的声音,唤起那段青春的记忆,乃至质朴的乡亲。在我下乡插队时,当麦子和稻谷丰收后,在酷热的太阳下,把它们厚厚地摊在稻场里,其间要用杨杈不停地翻动,接受太阳的暴晒,到了下午就开始轧场。在老农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赶着水牛,左手牵撇绳,右手执鞭,肩膀上挎一个粪箕子,以便牛拉屎时备用。当我一声吆喝,牛拉着石磙,一遍遍、一圈圈,不紧不慢地走着,石磙紧跟其后,吱吱扭扭以示自己的存在。在稻场做圆周运动,赶牛的人只是站在中间拉着撇绳挥挥鞭子,水牛便会老老实实地听从你的使唤,只要它不停下来,石磙也跟着一直吱吱扭扭地响个不停。

    640.webp (6).jpg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这石磙就跟土地一样,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冬闲时,孩子们把它当马骑,一边玩耍,一边唱着童谣。除此之外,乡下人农闲筑路或建房台基或修造稻场,是需要用石磙来滚来砸来压的。经石磙滚、砸、压过的地面,会变得十分结实。

    于是,民间便有了打硪歌(俗称:打夯)。用石磙打硪,一般是绑上四根木杠,由八至十二人提打。打硪是属于男人的体力活,也是一项集体劳动,需要好几个人来合力进行。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让硪的起落连贯一致,一边打硪,还要一边哼歌。而打硪歌,没有固定的词,都是触景生情,现场发挥且自编自唱。比如“你来唱、我来和,盖新房、共祝贺,来一段、打硪歌,轻轻举、重重落,打完硪,把酒喝……”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上个世纪农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和真实写照。

    自从有了机械脱粒设备后,石磙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而曾经寄托过一代又一代人梦想和愿望的石磙声,如今再也听不到了。但石磙的没落,彰显新事物替代旧事物、先进取代落后的规律,正说明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些古老的生产工具将逐渐淘汰。而那些曾使用过、见证过它的功劳的人们,总是对它拥有深厚的特殊情感。现代化机械的不断更新,使得被使用了数千年的石磙,默默地光荣下岗了。

    640.webp (7).jpg
    我在深思,与其不如说是想呼吁,像这样完好的石磙,应该集中收藏到那些古建筑的院落,留给后辈一些历史实物。小小的石磙,乃是先辈几代人的记忆,却被人遗弃在路旁,实属一种悲哀。

    遗落在路旁的石磙,请你不要沉默。我们记得,也不曾忘记,你是中国农民,还有我们知青这一代人永远怀旧的物什。因此,有功之臣的你,早已走进中国民俗博物馆,让华夏子孙世代铭记,千年石磙曾经辉煌的故事。
    袁丹银
    2019年1月10日写于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