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4469|回复: 0

[学校] 江陵县一中简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12-7 16:09
  • 签到天数: 52 天

    [LV.5]常住居民

    112

    主题

    196

    帖子

    2589

    社区币

    社区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814
    发表于 2014-4-7 13: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1.jpg
      湖北省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江陵一中”)创办于1941年,原是湖北省108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曾3易校址、5更校名(曾用名有:江陵县立初级中学,江陵县郝穴中学等),历经60余年风雨变革,不断发展。


      江陵一中背靠长江,距驰名千古的镇江铁牛700余米。学习以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环境美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占地103余亩。现有43个班3400余名学生,283名教职工,184年专职老师。(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68%)


      学校设有三处一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总支和工会、教代会分别起政治保障和民主监督作用。


      危难中创建(1941-1942) 江陵一中创建于抗日战争的烽烟中。20世纪30年代后期,地处江汉平原长江中游荆江北段的郝穴镇小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多数就读于荆沙地区之各类中学。郝穴镇附近的青少年,都有就近读中学之要求,但本镇地处江北,为日寇经常窜扰地区。因此,当时县政府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委派温方正为校长,在南五洲林家祠堂(注,南五洲原属江陵县管辖),创立“江陵县立初级中学”,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招生开学。当时学生130名,4个班,教职员工30名。民国三十一年(1942)因日寇南犯而停办。


      在困难中坚持(1946-1948) 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当时县府委派崔家钰为筹备主任,在郝穴镇“鄂城书院”筹办“江陵县立初级中学第三分校”,采取募捐方式办学,得到各方捐助支持。(商人谢润生一人即资助旧币40万元)同年9月开学,崔家钰为校长,接任者有彭寿延、朱谷心,教育主任先后有潘玉标、史标昌、黄凤熬、陈新诚等。教职工19人,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1个班,男女生共215人。由于国民党倾全力于内战,无心办教育,学校处境极为艰难,在困境中勉强坚持下来。


      在曲折中发展(1949-1983)1949年秋,郝穴获得解放,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当地的中等教育,着手进行原江陵县立初级中学第三分校的整治工作,拨款修缮原校址——鄂城书院的教室、办公室,新建教师宿舍,增辟学生活动场地,于同年8月1日开学,仍沿用旧名,学生90人,教师9人。


      1953年春,全校5个班130多名学生奉命全部调出,充实其他学校,计一年级2个班和二年级1个班,3个班近100名学生转到江陵初师,二年级下学期有10余名学生转入省立江陵中学,三年级下学期又有20余名学生转入弥市中学毕业。学校于同年秋重新招生,计招6个班,学生297名。教职工19人,校名改为“江陵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郑佳佳,实际负责为吴寿安。


      同年,学校从西湖垴鄂城书院迁往镇北郊现址,人民政府拨出大量款项,在新校址新建教室、办公室、教师寝室共计968.3平方米,并拆迁鄂城书院,在新校址按原样修建起来。


      1955年,学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11名毕业。是年有学生8个班,408人,教职员38人。


      同年秋,学校在荆州城东部之原武德中学旧址办分部,李世栋为主任,次年奉命移交给县四中(现将台中学)。


      1958年,学校开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为“江陵县立第二中学”,计初中8个班,高中2个班共有学生411名,教职员工36人。


      在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中,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取得不少成绩。1961年秋仍有119名学生按期毕业,3年中还修建教室、宿舍、门房、猪屋、厕所等,建筑面积达1733.9平方米。


      1962年,学校领导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8字方针,学校不断巩固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连同弥市转入高中生在内,计初中6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601名,教职员工56名。校园面积达113.8亩,整个学校由2.3米高的院墙包围,院墙外有3米宽的护校河。


      1966年5月底“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揭批“三家村”,横扫教育界的“牛鬼神蛇”。从8月起,学生投入大串联活动,学校“停课闹革命”,年底学生陆续回校,组织各种名称的“司令部”、“战斗队”开展大批判,大批“资市阶级反动路线”,大批走资派,接着介入社会,大字报上街,开展大辩论。从揭发学校“走资派”发展到批判镇、县、地、省及中央各级领导人。1967年学生组织取得枪支,设立组织机构,冲击教师和领导,砸烂学校设备,介入了社会派性斗争,武斗逐步升级,学校处于长期停课状态。虽经奉令组织复课,但毫无效果。


      1968年,三结合的镇革命委员会成立,工宣队进驻学校,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下,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在教育中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领导斗、批、改。


      1969年下年,学校开始复课,逐步转入正常状态,但基本未开文课,(尤其是自然科学课)课内学政治,课外搞劳动,学生学习质量不能提高。

      1971年后的几年中,由上而下的鼓吹反师道尊严和白卷精神,学生无政府主义思潮再度滋生,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及党的三中全会后,学校开展了拨乱反正,以新颁《中学生守则》严格要求学生,以各科《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改革考试制度,调整教师工资,以各种渠道培训教师,吸收先进教师入党,选举产生教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了尊师重教的教育,教师政治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教学积极性高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先后兴建教学楼和宿舍楼,整个学校的建筑面积达3966.2平方米。

           网址:ttp://www.jlxyz.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