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别称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端,是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在这个满载梦想与期望的城市里,有很多外地人来此打拼,伴着这个城市共同成长。从江陵郝穴嫁到厦门的陈艳红就是其中一个,今天,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她的幸福人生。
一袭黑紫色连衣裙,一头黑色披肩长发,这位面带甜美笑容,正和员工亲切交流的女子,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作为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陈艳红的工作非常忙碌,但在千里之外的厦门突然见到家乡的亲人,她欣喜万分,拉着我们便话起了家常。陈艳红是江陵郝穴人,1993年,她大学毕业并取得工程学士学位后,在厦门开发区某外企做过白领,其先生是厦门人,成家后的陈艳红,就在美丽的鹭岛厦门扎下根来,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是夫妻两人共同的心血。这家专业承制中高档彩色印刷包装品和液态无菌食品包材的公司,目前拥有员工四百余人,在全国已建立七个生产基地,每年超过三亿元人民币的产能和营收规模。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艳红说,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人和人之间的吸引力,不在于你的魅力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踏实。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真好。所以说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我的荣誉来自于我优秀的团队。我是专业的工程师会计师,只是在专业的领域对公司的管理做一些贡献。
自信源自实力。在通利公司,记者看到,一张张印刷精美、品质上乘的产品,从机器的一端不断生产出来。“要印高质量的印刷品,找通利绝对没错。”陈艳红口中的这句话,恰似广告词。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这句话也成了公司全体人员的共识。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海伟介绍,现在公司就是以出口的订单为主,外销的模式,不管是品质还是价格,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儿。这在印刷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要赢得客户认可,信用是自己建立起来的,没有诚信的企业是不会发展长久的。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精品部经理彭文昌说,外销单来说更严格。无论是在交期、质量方面,都比内单来的严格。从制成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到制成过程中对那些不良品还要一道一道把关,到最后包装,是百分之百的全检包装。
在陈艳红和她先生的带领下,通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一直是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3年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包装产品定点企业”。2011年至2014年,连续获得“厦门市著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2014年被评为“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陈艳红夫妻为人处事的原则也在员工们心中,树立了好口碑。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外协主管冯林说,当时过来的时候也是看在是老乡的情份上,所以才过来打工的。过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觉得还不错,所以至今就一直打工了十多年。整个感受像家里一样温暖还不错,我们在这边做这么久,也是因为陈总这个人在界对她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海伟说,两年前我们公司有员工因为疾病需要钱,急需用钱,员工一下子很难筹到一大笔钱。那我们陈总以身作则,倡导员工还有她的个人方面都来募捐,慷慨解囊,帮助员工解决燃眉之急。
通利公司始终把诚信看成用不完的资本,把服务看成打不倒的招牌,把创新看成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通利会更辉煌。而在陈艳红夫妻的带领下,每一个通利人都信心满怀。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林继谦说,我们陈总很知性,是具有知性美的一位女人。在工作中非常严谨,我受到很多启发。公司由小变大才是美,这是我们通利一直追求的目标。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物管部经理汪火林说,老板比较可亲可爱,而且它没有任何的那个老板的架子,很关心我们。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员工刘爱萍说,我是九九年来到厦门,一进来就到这个厂里面工作。都是在板房。原来是手工制版,现在是电脑制版,觉得在这边生活也习惯了。因为我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技术都没有,都是公司培养的。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品保部经理张华说,我们现在把通力当成第二个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可爱的通利人,有不少是奔着老板陈艳红这位老乡而来的,也正是这份情谊,他们愿意长久地留在通利,和通利共同成长,面对镜头,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外协主管说冯林,回江陵是有的,每年都必须要回去,家乡的变化很大。江陵是我的家,厦门通力公司也是我的家。我非常想念江陵 我的微信名字都叫情系江陵。我也是衷心的祝愿家乡繁荣昌盛,发自内心的希望。
厦门通利彩印有限公司员工刘爱萍说,最想念的还是亲人父母啊,孩子。当然还有郝穴的小吃,在这边都吃不到。海鲜,我也吃不习惯,还是觉得老家的东西好吃些。土生土长的好吃一些。
和冯林、刘爱萍一样,陈艳红也是想家的,二十几年过去了,陈艳红依旧忘不了江陵的味道。这个吃过无数山珍海味的老总,对地道独特的江陵美食,却想念颇深。
陈艳红说,这些小吃,我到现在都还爱吃就是那个。糯米包饺子,还有那边的馄饨。这些小吃,我到现在只要我还回家,我还是会去吃。
陈艳红说,虽然由于工作忙碌,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但每每回去,她都会到高中时的母校,江陵一中去看看。
陈艳红说,我回去的时间也很赶很匆忙,我有经过我的母校,我在围墙外面特地去观看了一下。觉得它基本上跟我当初的模样还是很多相似的地方,改变不太大,江陵还是老江陵。
陈艳红笑着跟我们讲述她年少读书时的趣事,记者发现,严肃认真的她,在回忆青少年的过往时,像个孩子一样笑出了声。江陵一中,那个承载着她曾经的梦想和快乐的地方,现在在她的心里仍然是一块最纯净的乐土。
陈艳红说,好多年过去了,不过感觉就像在昨天,因为那所学校现在就是门换了个位置。还有一个变化很大的地方,就是它一条长长的小路不在了。那条小路,在我的记忆中陪伴了我高中三年,我最有印象的是,可能是我在学习上面真的是很占便宜的,那就是因为我的记忆力特别好,所以我的学习一般都是放在白天。
踏着铃声上课,兴高采烈回家,偶尔跟老师耍耍小聪明,回忆起高中时的读书光景,陈艳红说,虽然那时不太刻苦,但那份天真的快乐,二十多年后还记忆犹新。这是青少年的回忆,也是陈艳红乡愁开始的地方。
陈艳红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的一个小故事。在第一节课之前会有一个早操 早操之前会有一个晨读,这些基本上都被我忽略了。有一次阴雨天,我又骑着车用这种方式到学校,到车库停车位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正在等我,我们班主任直接说:怎么样,我今天终于等到你了。我吓得直接把车一扔給他,我就跑了,其实我们班主任是非常严格也非常友善的一个人,“不用跑不用跑,地上太滑了”。我现在都还非常想念这个情景。
未来有梦更充满希望,在陈艳红看来,梦想就在脚下,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脚踏实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她也打算带着孩子,到她梦想开始的地方,再走一走,看一看。
陈艳红说,我一直都这么想,等我什么时候腾出时间来,专门安排一个时间到母校走一走,到母校的路上给他们讲当初我小时候故事 。
乡愁是什么?或许是那一声上课铃声,或许是在食堂阿姨熬的一碗汤羹,也或许是学校小卖部卖的一包零食,还或许是操场边那不见了的小路……无论是什么,都可能成为我们思乡的源泉,我们祝福通利的明天更美好,我们也期待陈艳红带着孩子常回江陵看看。
来源:江陵县广播电视台
编辑: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