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4973
|
儿时映像:家的味道 老文子 大概是1961年,我八九岁的时候。郝穴有个四叉口,四叉口以南,有一条叫黄家场的小街,大约两百多米长,直通江堤脚下。距叉口四十米左右,靠西有一栋三开平房,木架结构,两头是老式的炳墙(旧社会用薄砖砌成盒子斗,内面填土做成的墙),前后及内壁都是古皮(木板)结构。平房开间很窄,两边大概二米六。中间不到三米,有三合木板门,进深大概七米。不到六十平米的面积,却住着三户人家。
这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二个家,房主是郝穴房管会。我家在北头前半截,进深大约四米多一点。一个床面向街,另用木板搭了个铺,背靠窗户。我是老大,下面有七岁和一岁多的俩小弟,这铺属于我和老二的。所谓窗户就是两块活动木板,一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夏夜,月光穿过木板缝,房内朦朦胧胧。冬天,塑风掠过木板缝,寒气直透心窝,房内屋外冷得一个样。窗户、木板缝能用报纸糊上,那都是有点讲究的人家了。
房内中间靠北墙,有一张老旧的嵌心大方桌。上面摆个渳壶(冷茶壶)和把缸(茶杯)、雪花膏、挖果子油(蛤蜊油),以及其它一些小什件,大小立式煤油灯两盏,后来才开始流行带灯罩的。郝穴那时侯电灯还没有普及,母亲做针线活或我做家庭作业时点大灯,平时点小灯。没有煤油时,那就用小碟子倒上点菜油,放根芝麻带子做捻子,一点幽光奈以驱黑。
两条长板凳,一张老旧的实木小四方桌,腿不是一样长,俗称三条腿,晃荡晃荡。为节省空间,小桌平时套在大桌下面,吃饭时拖出来当饭桌,也是我学习的课桌。四把杨树榆的靠背椅子,歪歪扭扭,还有一条乡下表伯送来的矮长板凳。大床的端头叠加着几口装衣裳的木箱,那箱子是湖南运鞭炮过来的包装箱。木箱有老鼠啃的洞,老鼠常钻进去啃衣服,夜深人静时,就会听到老鼠的“吱吱吱”的叫声响个不停。那时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老鼠和人一样,肯定也是饿慌了。
网络配图,儿时记忆中的烧伙屋 中间的堂屋,是两家共用的烧伙及吃饭的地方。(此房屋的老房东后面有烧伙吃饭的地方)。靠房门的地方放一口大水缸,那时没自来水,得翻过大堤从长江里挑水吃。水缸旁有一个用小木桶和黄泥巴自制的煤球炉。靠炉旁是一个用中号破水缸改成的柴火灶,灶内面用黄泥巴糊稻草砌出灶堂,外圈用铁丝缠了几转,得以加固。与我家灶横着并排又是一个小缸灶,放在用土砖垒成的四方台上,这个灶是同屋老俩口的。灶的后面是渣窝,烧的是农民挑着卖的棉梗、豆梗,麻梗,还有稻草、马皮烧等,只要烧得着的都可以收进来备用。水缸盖有三四块,缺头凹脑,锅盖也一样,煮饭经常用块抹布挞在上面,以防跑蒸气节约柴火。水缸上面也是用抹布挞着,防着灰尘掉进水缸。吃饭各在各的房门边,支张小桌,互不打搅。
烧伙是场充满烟味的战斗,小小的堂屋有两口灶。烧伙一般都是同一时间,两口灶同时生火,烟熏火燎。遇到下雨天那更是昏天黑地,柴烟加油烟,两眼觑成线,眼泪往下直淌。下雪天更不用说了,烟子像条黑龙,窜上屋顶找不到出处,折身往下猛地回窜。人被熏得直呛,那个狼狈像,现在回想都觉得好可怕。那时的灶前有四样东西:火柴、火剪、竹制吹火筒、及装砆碳的小陶罐。吹火筒很重要,遇上有不容易点燃的柴禾,那可得鼓起腮帮子费劲吹。
寒冬时节,我喜欢到灶门前帮忙添加柴禾(主要是灶门口暖和),经常用柴禾把灶堂堵得满满地。这时母亲会告诫我:柴禾放少点,火要空心,那样火苗才能伸头,即省柴火又大。做人要实心,诚实待人,这样才会有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共用堂屋的老俩口,靠打斗笠(用竹丝编织斗笠)维持生活。斗笠可是农村家家都必备的雨具,还有配套的蓑衣,蓑衣是用棕树皮,锤成丝后编扎制成的。老俩口的生意还不错,生活过得很滋润。可我们家就寒碜啦,大小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人拿工资。父亲在渔场上班,记得他个每月的工资是伍拾元,在当时却也算是高工资了。每人划拾元钱,可想生活的艰难。母亲时常帮外来商人洗洗衣服,赚点钱补贴家用。有时到对河柴山砍点蒿草,这样可以省点柴禾钱。
艰难的生活沉甸甸,我那时小,也不懂父母的艰难与辛酸,但那寒惨的生活状况,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脑海。我常站在当门口,盯着那凹凸不平的三级石砖混合台阶。望着路沿左右两侧的苦楝树,这是郝穴当时的绿化树。仲夏,青青的苦楝果,比那新鲜的莲子米稍大,一串串像葡萄果。儿时不晓事,偶尔吃上一颗,那个苦啊,苦中带麻,即便漱完口,一整个下午口中都是苦味。从此,我对苦楝树冷落无情。一年四季,荣枯开谢,不闻不问。
这就是我儿时的家。生活是杯酒,总有那酸甜苦辣,生活是座山,总有些蹉跎坎坷。我伴着祖国母亲,渡过了那极其艰难的困苦岁月。曾经沧海难为水,透过风雨见彩虹。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如今的家已是楼上楼下,日常生活也实现了电气化,家用煤气也步入到管道化。祖国正步履铿锵地走在春风里,迈步未来。儿时的家,已成记忆。过往云烟,偶尔回味。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脉搏,还有习主席为我们描绘的中国梦。让我们万众一心,喜迎小康生活的早日到来一一还有那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幸福新江陵!
作者简介:老文子,湖北江陵人,民间诗歌爱好者。工作之余,喜爱捕捉生活中的灵感,抒发美好的感情。他认为,做人越简单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