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也是一年中举办婚礼最密集的年月,当满大街奔跑着喜气洋洋的花车时,当空气中都似乎可以闻到甜蜜的气息时,有一部分人却开始为即将参加婚宴所必须准备的礼金而烦恼。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之一。在参加宴席时送上自己亲手准备的礼物或礼金,本是表达朋友间情感的一份心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往常说的“礼轻情意重”如今已经变成了“情意重,礼更得重”的表现。
人情消费,也逐渐成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开支之一。
记者调查
多数市民表示送人情有一定的压力
近日,记者对200名市民进行了婚宴礼金调查,这些市民大多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年龄跨度也从30岁到50岁不等。调查主要是针对市民参加婚宴时送礼金的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并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送礼情况进行了对比。
记者随机抽取了100份调查问卷,据统计结果显示,56%以上的市民表示2013年全年参加婚宴的次数在4次以上,只有15%的市民表示参加婚宴的次数在2次以下。
而在问及一般情况下送多少时,64%的市民表示送200元,17%的市民送300元,只有12%的市民表示送500元以上。
然而根据亲疏关系的不同,43%的市民表示礼金涨幅约在400元以上,33%的市民表示在200元至300元,只有7%的市民表示送出的礼金涨幅在200元以下。
据统计,去年全年41%的市民送出的总礼金在2000元以下,占大多数,但仍然有33%的市民送出的总礼金在4000元以上。
这些调查问卷涉及您在2013年参加了多少次婚宴?您一般情况下送出多少礼金?您认为与同事朋友间的正常人情往来多少适宜等等。根据统计结果,41%的市民表示对结婚送人情有一定的压力,还有7%的市民表示压力很大,只有12%的市民表示没有压力。
此外,在对我市婚礼送情现状进行评价时,41%的市民表示不好评价,30%的市民表示正常,25%的市民表示过滥,还有2%的市民表示是想借此机会乘机敛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