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5002
|
江陵与郝穴
江陵乃先秦之古县,荆楚之灵秀。江陵因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郝穴也因临江穴口众多而得名,但无丘陵特色。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江陵概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江陵一名,因 "此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自楚庄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开始,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分郢置南郡、江陵县,历经20 代楚王在江陵建都,延续411年,成就了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宏图大业。其后至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荆南(南平)国亡,先后又有14代帝王在此建都。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在豫陕之间,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为“东南重镇”,“亦都会也”。
二、现代江陵沿革:
江陵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前身除了为楚国国都“郢”外,历代还一直是郡、府、州、路治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荆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公元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及江陵县,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荆沙市又更名为荆州市,辖荆州、沙市、江陵三区(1998年7月,江陵又撤区置县,恢复县治),从此江陵便一分为二。
西部以原县城为主体中心,成立了荆州市荆州区;原江陵县的城关(荆州城)、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乡一并划入了现在的荆州区;中部部分乡镇,既原江陵县的锣场、观音垱、岑河镇先后划出江陵,并入到沙市市,后成立了现在的荆州市沙市区;东部以郝穴镇为中心成立荆州市江陵区(98年又复县),辖原江陵的郝穴、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7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及三湖、六合垸2个管理区,湖北省劳改局江北监狱亦在辖区之内。
2012年4月,又将沙市区4村1农场、江陵县3村1镇(资市镇黄场村、华湘村、花港村及滩桥镇全部)和辖区内的江北农场2分场划归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托管,至此,江陵版图管辖范围实质上已所剩无几。
三、理清几个概念: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省辖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两湖平原中心城市。历代建都于长江中下游的政权多建都于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权建都,其中楚是大国,强国,东晋和南朝都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故江陵的古都地位较高,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都。
今天江陵之名,实际已东移近百里,造成不少人概念上的混淆,有必要将“江陵”一词的古今之别整理如下:
1、是指泛江陵地区,其范围为老江陵县,相当于今荆州市市辖区加上新江陵县这一片地区;
2、是指今荆州市荆州区,这里是两千多年江陵古城及其中心所在,从秦置江陵县以来至1994年前作为城市概念的“江陵”就是指代的这一地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江陵”所指就是现在的荆州区;
3、是指今荆州市江陵县,原先为荆州市江陵区,后撤区设县,江陵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现辖境范围仅不到原江陵县的二分之一。
大多数人,特别是外省人不太了解上世纪末90年代中后期,将江陵城改名荆州市的那段行政变更,使原江陵县东部的一小部分则成了现在的江陵县;在“江陵”这个文化域名上,当很多市民遇到来荆州旅游的游客提出这个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释、回答才能让他们更清楚,外地人如此经常将江陵一词张冠李戴,或以为现荆州区就是江陵,或以为古江陵就是现江陵县。导致了荆州区有实无名,江陵县有名无实的尴尬局面,因此受到不少史学者和网民的批评。
四、未来趋势展望
目前江陵区域名称、区划现状造成此江陵非彼江陵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史学家及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针对如今江陵县版图实质上已支离破碎的状况, 份份发起为江陵正名的呼声,其主要观点, 一是将江陵县重新纳入主城区,将现江陵县更名为荆江区或江北区,二是将荆州市荆州区正名为江陵区,以正视听。
同时,一方面希望荆州市政府早日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现在的荆州区正名为“江陵”,另一方面希望现在的江陵县域加快发展,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使荆州变得更加强大,又能还“江陵”以历史之清白。 “江陵”两字,承载了太多的荣耀与无奈。令人可喜的是,随着蒙西-华中重载铁路的立项筹建、江陵作为长江经济带能源集散基地地位的确立、荆岳铁路马家寨公铁两用桥即将完工,江陵将迎来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江陵县作为行政区, 必将重新融入到中心城区。
江陵之名不可丢! 荆州记忆 郭德维
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二十四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处是江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是江陵纪南城。现在国内外的许多知名学者、友好人士以及初到湖北来旅游的观光游客,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文化名城江陵在哪里?你只能回答在荆州。为什么不在江陵,那么江陵还在吗?在哪里?在郝穴。郝穴有纪南城吗?郝穴是历史文化名城吗?这是接待国内外学者、友人和观光游客经常遇到的尴尬,不论花多少口舌也说不清。
1993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改为荆州市(初为荆沙市),将原江陵县的北部划入市区,改为荆州区;而其南部则仍称江陵县,县治在郝穴。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南城则恰在现荆州市的荆州区内。上述说不清的尴尬便由此而产生。“说不清”本身就说明有矛盾和问题,我认为问题的严重性远比“说不清”更严重,一是割断了历史;二是丢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于今世于后代都后患无穷。
江陵之名始见于战国,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枚战国时的古玺,李学勤先生考证为“江陵行宫夫人 ”,据此,李学勤先生认为,在楚国的时候就有江陵之名。如果说这仅是专家的一种说法,那么云梦出土的秦始皇二十年的南郡文书上有“别书江陵”,也就是在秦代已设臵江陵,这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秦覆亡后,汉承秦制,对秦的地方建制,并未作大的改动,这一带仍为南郡江陵县。那么,秦汉江陵究竟在哪里?这个江陵是否就是后来的江陵呢?前些年还有学者提出,秦汉江陵应在宜城,现江陵是后来地名搬家搬来的。情况真是这样吗?好在考古资料帮了大忙。楚都纪南城内的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了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江陵丞”告地下丞的文书,证明此处正是汉之江陵。如果说这是一个孤例,不足为证或可作其它解释。后来在纪南城东北角外约100米的高台18号汉墓,又出土了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江陵丞”致安都丞的文书,江陵丞在此处反复出现,不说明此处正是当时的江陵吗?秦汉的江陵就在这里!也就是说,从秦汉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两千多年来江陵之名一直未改,江陵的地望也一直没有变。更为重要的是,这不只确定了江陵的地望,更确定了楚郢都所在地。因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也载“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丹阳徙此。”都明白无误地载明楚之郢都在江陵。现在把江陵改到郝穴去,这样楚之郢都就不在江陵了,这不是要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历史从中割断吗?
江陵之名有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是楚都郢所在地,是楚文化中心。文献上记载的楚都纪南城,在江陵城北5公里,经建国后数十年考古勘察、发掘,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城垣仍在,全系土筑,一般高4-5米,最高处7.6米, 周长15506米,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已勘察出城门七处,其中水门二处,并已发掘了一处水门和一处陆门。城内发现有宫城和宫殿区,并已发掘了其中的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城内还发现了许多手工作坊和许多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如仅水井(陶井)就发现400多口。城外发现了大量的楚墓,特别是北边纪山和西边的八岭山上,大楚冢一座连一座,远看就像一座座的小山头,尉为壮观。当地群众把有些大楚冢就迳直称呼为“山”,如天星观1号楚墓所在地称五山村,就因村中有五座“山”而得名,而这五座“山”,正是五座楚冢。大量精美、珍贵的楚文物如越王勾践剑、彩绘漆雕小座屏、竹简等都出自已发掘的一些楚墓,所发掘者不过是凤毛麟角。巨大的楚文化宝库还埋藏在地下哩!
其次,江陵一直是郡、州、府所在地,并有一些帝王在此建都。西汉初,曾一度将此处改为临江国后设临江郡,但很快又恢复了南郡江陵县建制。南北朝时期,齐和帝萧宝融、梁元帝萧绎、后梁萧 、梁国萧铣均先后建都于江陵。当时名声籍盛,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中唐时江陵曾被定为“陪都”,与长安、洛阳齐名。五代十国时,南平王高季兴又建都江陵。宋代属江陵府,元代改江陵府为中兴路,明代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总之,江陵因物产丰富,形势险要,是历代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一直是州、府、路治所。
其三,江陵县城即荆州(府)城。荆州之名出现很早,《尚书〃禹贡》分全国为九州,荆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见荆州是一个大的地域,具体到荆州城来说,则是指江陵城,即一地两名。荆州虽早已闻名遐弥,但名声大振是在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这就演绎了刘备借荆州和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许多故事。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就有七十回所写与荆州有关,其中有十回直接写荆州城。正因三国故事的广为流传,荆州几乎是妇幼皆知,“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可见荆州城是何等吸引人!至今,三国的名胜古迹,如三管笔、洗马池、张飞一担土、关公点将台、孔明桥等数十处还遍布古城内外许多地方。
据史籍记载,荆州(江陵)城土城为蜀将关羽所筑,砖城为五代十国时南平王高季兴修筑。曾先后三次被拆毁,现城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旧基复建的,后又经过多次维修。荆州古城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而又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府城,整个城圈古貌依旧,六个城门处,都有瓮城,城门、门楼、料敌台、堞垛等,城外护城河将古城环抱,城墙因地起伏,顺湖迂回,十分壮观。城墙高8.3米,周长 10.5公里,城内面积4.47平方公里。该城的建筑颇有特色,因它建筑在河湖港汊之间,城基不易打稳,雨水稍多,就有水涝之患。古代的匠师发挥聪明才智,运用高超的技艺,解决了这些难题。为加固城脚基础,采用糯米浆调石灰,把条石粘成巨型板块,在条石之间,用生铁腰卡相连,使其牢固,然后在上面砌砖墙。为解决城内排涝和抗旱问题,城墙四周设有水涧五道,深2米多,两人并肩可畅行无阻。天旱时,可引城外水入城;涝时,可以及时排除渍水。并有防洪功能,六个城门内均设有闸门,紧闭闸门,城内就可免于水患。
其四、我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出入或出生于此地。除上面提到建过都的帝王,政治家刘备、诸葛亮,军事家关羽之外,现择其要者,简介如下:战国时楚国有名的吴起变法在这里推行,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如齐国晏婴、秦国商鞅、纵横家张仪,都来过这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弟子宋玉在这里工作过。诸子百家中的墨子、庄子都出入过楚都。秦汉以后,名人志士有司马迁、王粲、陶渊明、孔稚圭、江淹、李百药、庾信、陈子昂、张说、王维、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王安石、苏轼、陆游、王世祯等,都来过江陵,并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这些诗篇,有凭吊楚都、书怀楚事的,也有描写江陵(荆州)古城的。如南朝江淹在《从建平王游纪南城》中,是这样描述纪南城的遗迹的:“君王澹以思,树羽望楚城。年积衣剑灭,地远宫馆平。锦帐终寂寞,彩琴秘音英。”又如唐代刘禹锡的《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而唐代罗隐的《宿纪南城》,则是借景生情:“策蹇南游忆楚朝,阴风淅淅树萧萧。不知无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描写荆州城的也不少,如刘禹锡的《荆州道怀古》,概括了荆州城的历史:“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而唐代张说的《奉陪登郡城南楼》,则写出了当时的现状:“君子每念春,江上共流眄。远水树外明,近岩雾中见。”孟浩然笔下的古城,更是一幅幽静典雅的图画:“高楼明落照,井邑通秀川。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杜甫则是这样赞美江陵的富饶:“闻说江陵府,云纱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桔不论钱,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青山若在眼,却望峡中天。”唐代钱起的《江行》之一指出,荆州之所以有名,正是因有楚文化,他写道:“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就是说,若不是荆州有屈原、宋玉等楚国风流人物,则咏荆州的内容将空泛无内容。可见古人也深知,楚文化对荆州是多么的重要。
江陵人杰地灵,历史上许多名人出生在这里。唐代诗人岑参、崔道融、戎昱,宋代的“小万卷”朱昂等都是人们熟知的江陵才子。唐代宰相刘洎、段文昌、岑文本、岑长倩、岑羲、唐介以及明代杰出政治改革家张居正都是江陵人。也正因此,古人对江陵曾有这样的评说:“琵琶多于饭瓯,措大(读书人)多于鲫鱼。”可见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音乐文化之邦。
正是上述这些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才使江陵成了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城市的名号,远比一种货物的商标重要;而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的名号,远比一种出了名的商品商标更重要,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对一些有名的商标,国内外都要去抢注,因为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比有形资产不知要珍贵多少倍。对一座城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提起雅典、威尼斯、北京,就都令人向往,没有去过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去看一看。这些名城的名气,首先是有它们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笔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而江陵,国务院已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然偏偏要放弃她,把她送给郝穴,这不是太令人可惜了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把“江陵”之名,仍放在荆州,那荆州城之名不就丢了吗?前已论述:江陵城与荆州城一千多年以来,就是一处,为什么古人能分清楚,过去一直不认为是一个问题,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现代人,反变为是问题了,难道现代人的这种分辨能力还不如古人吗?
因此,我建议,江陵之名仍应改回来,不能挪往他处。这是一份极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一份极珍贵的无形资产,要格外倍加珍惜啊!望不要乱改地名,给后世造成混乱,甚至成为历史罪人。(作者系省社科院楚文化所研究员、楚史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