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乡:精致水乡的五年蜕变
江陵县四次党代会以来,秦市乡紧紧围绕“强基础、兴产业、促和谐”主题,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办成了一些多年没有办成的大事、实事、好事,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秦市,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完成西干渠以北8个村2万亩兴地灭螺土地整理项目、永丰片8个村1.6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大力开展冬工水利建设,着力整治河湖“四乱”行为,田间地头水系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业抗灾能力显著提高。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市级2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企业2个;成立农业专合组织3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8个,其中“好客”土鸡、土鸡蛋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产业规模日趋扩大。积极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土地,扶持合作社或支柱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稻鸡(鸭、虾、蟹)种养模式,建设各类种植养殖基地面积达1.1万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养殖2000亩。连续5年获得“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8770元,较2010年增加了4042元。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集镇建管得到加强。编制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资源新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规范化农贸市场,完成菜市场搬迁,对老市场实施了改造;拆除违建构筑物49处,安装路灯111盏,栽种桂花树800余棵,集镇面貌进一步改观。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道路养护、绿化管理、渠道除障、路灯保养”“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健全工作机制、配备管护队伍、配齐环卫设施,全乡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场化运作,荣获2015年度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先进乡镇称号。“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刘港村、东陈岭村为试点,依托村民理事会发动群众,实施迁村腾地、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刘港村荣获全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绿满秦市”成效明显。栽种各类苗木5.5万余棵,对荆洪路、秦黄路等重点县乡道、沿途村庄、渠道进行绿化装扮,获得全县2015年“绿满江陵”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村庄绿化”一等奖和“通道绿化”三等奖。
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精准扶贫稳步推进。完成了贫困户信息采集、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因人施策,出台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到2016年底全乡742户、2736人可实现脱贫、刘港村整村脱贫摘帽。接饮长江水得以实现。先后完成老水厂经营权回收、新水厂加压站建设和西干渠以北8个村庄主管网铺设,全乡基本实现了饮长江水的梦想。交通路网基本形成。修建村组公路142公里,实施农村公路达标示范工程,新建刘剅桥、齐家河岭桥、河渊友谊桥和西干渠砖井大桥,全乡形成了组与村、村与乡、乡与邻近乡镇相接的路网格局,基本解决了群众安全出行需求。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低保按标施保、救灾工作逐步规范,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位居全县前列;完成福利院供养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及改扩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9个;实施乡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各村卫生室管理逐步加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中小学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中考成绩稳居全县乡镇中学首位;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实现人口计生目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美丽乡村行、欢乐社区行、乡村广场舞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五年的实践,为秦市的未来奠定了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五年的经验,为秦市的未来积累了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只要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创新实干,秦市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一个绿色美丽平安的新秦市一定会呈现。
今后五年,乡党委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两区一中心”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强乡、产业活乡、生态兴乡、农旅富乡”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基础、保民生、促和谐”,着力打造江陵特色精致口子乡,全面建设绿色美丽平安新秦市。
立足于谋,在项目争取上狠下功夫。吃透乡情,精心谋划,主动出击,争取一系列涉农和公共服务项目落户秦市,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的提档升级。
立足于优,在特色农业发展上狠下功夫。以现有连片共育基地为带动,合理布局,西干渠以北以高效种养模式稻鸡、稻鸭、稻虾共育为主,西干渠以南以水产养殖和农旅一体化为主,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立足于美,在人居环境改善上狠下功夫。依托三县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结合“绿满江陵”、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创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国家级生态乡,扮靓江陵东大门。
立足于安,在和谐稳定上狠下功夫。积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乡村治理,树立法治意识,淳化乡风民俗,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立足于强,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树立抓班子带队伍意识,着力抓好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两代表一委员”、农村能人、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等队伍建设,注重以人为本、严管厚爱,增强干事创业本领。 (秦市乡 何德超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