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4953
|
感谢乡情乡亲,先是接连吃了几天的板栗,这几天,居然还带来了肉糕,都是千里之外的家乡味道。
连吃三天,天天吃足,但绝对没吃伤,更没吃厌。每顿端上桌,都能吃个畅快。急促中咬伤了舌头,烫破了嘴皮也是一个字:爽!
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记忆中的麻城肉糕只有春节和喜宴上才能一饱口福的。幼年的春节,虽然肉糕是平常百姓家过年必备,但我家并没肉糕吃。因为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人干活,要养活三个孩子,经济一直很窘迫。年关生产队分的几条鱼,父亲绝对要托人在集市上卖掉,或者直接换点肉回家,好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用。拜年时,别人家都用肉糕招待客人,我家永远只能拿自制的米酒待客。
但春节吃上肉糕的愿望还是蛮有把握实现的。
作为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我每年春节都被父亲带着去拜“跑年”,每到一个亲戚家,主人必定会端上自家的点心招待我们。说是点心,其实就是肉糕,不过那时小碗里肉糕都是数量有限,只有几块的,肉糕下必定是很不好吃的肥肉,遇到家境好点的,下面就是鸡肉。但作为客人,一定要谦让,一碗的肉和肉糕,只能吃上一块意思意思就放筷下桌。幼年的我总是故意装出不懂规矩的样子,在父亲的训斥和客人的笑声中,坚持把碗里的肉糕吃个精光的。
母亲有姐妹五个,所以等我稍微大了点,每年拜年我就也能同很多的表弟表哥相约到舅妈家拜年。那时的舅妈家孩子多,经济也很困难,所以每次招待上十个外甥,自然得用点心计的。招待我们的点心,一般都是小碗装上肥肉和一两块切得很小的肉糕,有时肉糕下面是鸡肉,也绝对是咬不动的半熟,只是为了装点面子。更要命的是,我们在堂屋围着桌子吃肉喝汤,舅妈家的小表妹就在一旁盯着我们,那眼神绝对是很复杂的,甚至带有很强烈的怨恨(希望表妹看到后别生气啊,听说几十年没见的表妹现在在上海混的不错,有机会再见时一定好好叙叙)。
于是,我们五家的表兄弟们只要聚在一起,就会笑谈舅妈家的小气,和对外甥的不热乎不亲热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可悲,就是那个经济特别窘迫的年代,居然很多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啊。
除了过年,平时遇到红白喜事,也是能吃到肉糕的绝好时机。
结婚、出嫁、过老,等等,这样的酒席虽然简单点,但肉糕作为第二道菜必定准时上桌,所以,在吃完第一道洋菜后,肉糕绝对会被客人一扫而光的。但遇到订亲(起媒)宴,那肉糕是绝对吃不完。主人为了显示自家的富裕和大气,会安排厨师花费一定时间,在一个特大的碗里,将切好的肉糕一层层象码墙一样堆起来,堆到快要倒下时,还要插上几根竹筷以稳固根基,就象做墙时要放进钢筋一样。订婚宴的菜特别丰盛,但订婚宴对邀请客人名额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只接亲戚中的户主一人参加。所以,很多丰盛的宴席和码得很高的肉糕,只能由父亲参加宴席回来讲给我们听了。
麻城肉糕在故乡大别山区的麻城也称年糕,主要是用鱼、肉、红薯粉做成,制作过程中将鱼皮去掉,抽掉鱼刺,把鱼剁成鱼浆,然后将素肉或肥肉剁成肉浆,把鱼浆、肉浆置于容器内加入适量的红薯粉、盐和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将浆放到蒸笼中蒸30分钟左右即可。
其实,制作肉糕的工艺并不难,只是环节多,有点繁琐而己。。在老家大别山区,基本每个家庭都自己会制作肉糕。年关来了,还未走近村庄,远远就能听见很多剁鱼剁肉制作肉糕的声音,那声音听起来特别和谐舒心,因为那就是丰收的喜悦之声,更是节日到来的和谐喜庆之音。
一晃从大别山来江汉平原谋生已过20年,作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也有肉糕,但这只属于自己的特色,并没麻城肉糕的味道,我还是迷恋麻城肉糕,毕竟它爽口、软滑,肥而不腻,一人捧吃一大碗也不厌烦。为了在异地也能吃到麻城肉糕,有年春节,我买回鱼和其它原料,跟另一个老乡联合制作过一次麻城肉糕。那年因为有麻城肉糕,虽然制作的水准并不高,味道也不好,但那年的整个春节就象在故乡过的一样,特别畅快温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麻城肉糕已经不再是春节或喜宴上的独有,它已走进普通菜市场,成为百姓餐桌的平常菜。偶尔回趟老家,住在乡村的姐姐家,姐姐和姐夫一定会专门到白果集镇或胡家凉亭去买一大块肉糕回来做给我吃。平常时日,能吃上过去春节才能尝到的麻城肉糕,那感觉真是美妙,但也总能让我背转身去湿润了眼睛。(图文 油条锅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