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30 17:41 |
---|
签到天数: 1257 天 [LV.10]名扬四海
管理员
站长大叔
- 积分
- 129303
|
过年天天赶人情:土豪们,你们还好不?
老家流行“赶人情”,建新房、婚丧嫁娶、子女满月升学,都要请亲戚朋友吃一顿,而亲戚朋友就要送礼金,这个就叫“人情”。这种给钱的方式戏称为“赶”,很形象,赶着给人送钱,似乎跟人家感情很好似的。赶人情还有另一种解释,是一家急用大家帮忙。“人情不比债,头顶锅来卖。”可见家乡人把人情看得很重!
赶人情也有学问,就是第一不能少给,也不能多给,给多少,看上次自己请客“做好事”的时候,对方给了多少礼金。好比上次别人送了100元,这次自己就必须还100元。不过有可能物价上涨,这个数目会相应的增加,是绝不能少给的。第二就看自己跟对方的关系如何,一般关系,自然钱不多,但是如果是亲戚或者来往密切就要多出礼金了,“人情”的多少直接可以反映双方的关系亲疏远近。
通常收礼的人要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来做“账房先生”,负责收礼金、记帐、安排宴席、请客,通常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来担任。“账房先生”的帐本就是今后“还人情”的一个记事本,记不起来的时候看看帐本就知道某年某月某日谁赶了我多少人情,这次他儿子满月请客我也要还相应的人情。
我家里就有若干帐本,分别记录着“建房”、“做十岁”、“上大学”等人情,一般人生中的一些大事都有记录。帐本上就记录一些诸如“谁,什么关系,赶多少人情”之类的信息,类似于客户信息系统,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按亲戚朋友的分类一看就明了。要是脑袋不够灵活又没有帐本那就麻烦了,不知道该还人家多少人情,多了不合算,少了不够会挨人骂。其实人情你送来我还去,几年下来我也没赚你也没亏,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人情大如山啊。
“赶人情”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那个时候大家钱不多,一般5元、10元左右,后来涨到30,然后50、100,现在没有200都拿不出手。大家都要面子,有时候没钱赶人情甚至借钱去赶人情,一般找人借钱说“今天有个人情要赶,借100应下急”,多半能够借到。因为大家都认为赶人情这种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不能耽误。
家乡人好面子,赶人情时总是争先恐后的,大家互相攀比谁赶的人情多,给钱越多人情越大,就越有面子。这种人情现象在当地人的眼里习以为常,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如今,工薪阶层本来工资就少得可怜,每月还要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工资赶人情。有时,和某些人的交情并不是很好,但他们“做好事”通知你了,你也不好意思不去。
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也只好随大流了,否则会难以溶入社会。总体来讲,我对赶人情是又恨又怕。
女子月薪不到4000元 年前赶情13笔送礼5200元
春节前是请客送礼的旺季。昨日,家住东湖高新开发区光谷坐标城的王女士向记者抱怨,从一月中旬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赶了13笔人情,送出去的礼金超过5000元。“我一个月工资不到4000元,这完全有点Hold不住。”王女士说。
王女士是荆州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光谷的一家企业工作。前年国庆节,28岁的王女士和老公结婚了。今年元旦刚过,婆婆给她打来电话,要她一月中旬请假回家参加老公表姐、表弟的婚礼。“老公是独子,婆婆是很爱面子的人。”王女士说,婆婆一天给她打一个电话,她只好把没有休的年假休了,人到礼到,一人送了800元礼金。
刚参加完亲戚的婚礼,一回汉她又收到4个朋友的结婚请柬。王女士和这4个朋友关系都不错,有的朋友在外地,有的朋友在武汉。“在外地的朋友托人带了500元的红包,在汉的朋友也一人送了500元红包。”
1月底,王女士分别被三位同事邀请吃饭。在吃饭时,她得知这三个同事都于元月初在老家举办了婚礼,回汉请同事一起吃顿饭。三个同事都说,人到就行了,不需要送礼。“这哪行呀,同事结婚也图个喜庆,不送钱好像过意不去,一人包了200元红包。”王女士介绍,还有两个同事2月初在武汉办酒席,她也一人送了300元红包。
除了结婚的请柬,老家还有亲戚小孩满月、老人过世,王女士又送了400元人情。
13笔人情,共花了5200元。王女士无奈地表示,这段时间钱花多了,春节只好省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