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电视台】江陵县农村公路“建养管运”一体化发展显成效 ![]() 江陵,平原明珠,滨江新城。10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浸润着革命老区的“红色因子”,每一寸都写满了沧桑,也生长着希望。敢为人先的江陵儿女,跨越千沟万壑,历经艰难险阻,将一条条农村公路铺陈在江陵大地上。从此,在这片土地上,水不再远,路不再漫长;从此,千里江陵万里路,乡村振兴大发展。 “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也!民欲兴其国,必将兴其路”。孙中山先生的论断,穿过百年岁月,依然铿锵回响。从古至今,路修到哪里,人类文明就延伸到哪里。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的江陵,从未忽略开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在荆州长江公铁大桥上,极目远眺,江山如画。这座国内首座跨越长江的重载铁路桥,将江陵人眺望的目光带向远方。 阡陌变通途 村村好风光 ![]() 曾几何时,在那些闭塞隔绝的村庄中,交通基本靠走,步行是村民仅有的出行方式。没有路,就阻隔了视线,封闭了思想,阻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每当丰收时节来临,农作物却无法送出村庄。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也无法被世人领略。那些美丽的乡村,美得令人心动,却也穷得令人心痛。 江陵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担负着全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设养护等职责。为了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陵农路人寒来暑往不辞劳苦,通过开挖、劈土、运填、填筑、石料搬运等繁重劳动,将一条条从村庄通向远方的路,镶嵌在希望的田野上。 秦市、普济、熊河、马家寨、资市、三湖管理区、六合垸管理区、白马寺、沙岗,这村村寨寨,都留下了江陵农路人辛勤耕耘的印记。2017年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47公里,完成村通水泥(油)路提质工程1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14延米,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18公里。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里程,凝结了筑路人汗水和智慧,饱含着筑路人的温度和深情。 如今,打开江陵的交通版图,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路网遍地,纵横交错,仿佛一张便捷快速的网,将城市和农村紧密相连。 筑路又护路 甘为铺路石 ![]() 养护有创新。推进农村公路“养管分离”,田路分家、宅路分家,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依托“灾后重建提升改善”、“农村公路扬尘治理”,加强重点路段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将“路域原生态”置于重要前置环节,打造精品观光示范带,打通偏远乡镇和行政村的交通脉络,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舒经活络”功能,形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带。打造“香樟大道”、“情侣大道”等路域绿色风情新景观,形成“在景中建路,在路中布景”、“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美景。2017年,江陵县“四好农村路示范村”颜闸村,荣获“全国文明示范村”称号,荆州市仅有5个村获此殊荣。 ![]() 管理更规范。严格按照“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服务发展、依法行政”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全县农村公路两侧张贴醒目固定宣传标语和村规民约。以建设美丽乡村路为契机,加大路面定期、不定期巡查力度,严防公路病害、挤占公路等问题的发生,严肃查处侵占、损坏公路的违法案件,依法维护路产路权。 路网绵延中 乡村振兴时 ![]() 2017年,顺应国家政策向农村交通倾斜,江陵农路人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江陵探索出“组织方式公司化、市场营运区域化、客运发展公交化、安全监管规范化”的“四化同步”创新模式,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覆盖,建立起半小时交通圈。此外,城乡物流配送实现衔接。全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中枢,以镇级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支点,以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终端,推进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 一条条宽畅通达的路,不仅是一处处“风景线”,更是一道到“便民路、产业路、文化路、致富路”。江陵农路人用心经营每一条致富“跑道”,让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涌向村头,使客运、物流齐头并进。绚烂多彩的农村公路,将散落在乡间的旅游景点、生态农庄等有机串联起来,使绿水田园不再贫瘠、也不再遥远,已成为了小康新江陵的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了发展美丽乡村的新亮点。乡亲们的致富梦想,在绵延的路网中,传递得越来越清晰。 ![]() |